摘要:这是深圳海关联合香港海关和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在皇岗海关开展的“深港海关跨境供应链可视化项目实车测试”,车辆被施上“电子封条”后,货物的实时动态信息和监管情况动态显示平台上,口岸验放只需3分钟。
台湾启运、香港中转、皇岗海关申报进口,一次报关,全程物流信息动态监控。3月26日14时32分,一辆装载A4纸的20英尺货柜车到达皇岗海关物流监管场,到14时35分37秒,就顺利实现了在皇岗海关的口岸验放,全部验放仅用时3分钟。这是深圳海关联合香港海关和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在皇岗海关开展的“深港海关跨境供应链可视化项目实车测试”,这个项目成功后,将提高5.46%的海关通关效率。
这次“试验”的模拟流程,是台湾地区的货物,从香港转口,再由陆路进入内地口岸。从货物出发地开始,这辆车就被施上了“电子封条”,电脑系统将货物和车辆的有关物流资料、商业资料、价格资料等都传到一个巨大的物流资讯平台上。货物从生产商的工厂到目的地的仓库,整个运输途中,其进入、离开各港口、关口的相关时间和资料等数据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动态显示。海关关员只要登录该平台,就可以全程跟踪货物的实时动态信息和监管情况。
海关人员表示,以往在跨境通关监控中,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电脑无法监控到的“盲区”,必须通过人工方式,办理一些必要的手续,方可进行下一步运作。而该项目由于建立在两岸三地海关、企业及相关部门物流数据及信息资讯的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并全程使用电子关锁、电子封条等科技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些“盲区”,大大节省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时间成本,提高跨境货物的通关效率。
有关数据显示,这条跨境供应链成熟后,预计将提高5.46%的海关通关效率。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推动两岸三地(内地、香港、台湾)等亚太地区供应链的连接,给内地及香港、台湾的进出口业务带来更大便利,同时有助于深港两地外贸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美国遭受恐怖攻击(911)事件以及CSI(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规范的提出,对于货柜运输的安全性更为要求严格,因此促进RFID导入应用更为蓬勃。目前因应这个国际趋势,封条的设计已经从传统机械式封条演进至电子封条(e-Seal),电子封条简单分成被动式(Passive)及主动式(Active)两类,本文将针对目前国际采行的标准进行探讨。 <BR>
电子封条
物品在运送时,为防止被盗取以及偷视,因此“封条”因应而生。传统封条锁,也就是俗称的机械式封条,在货柜运送前加装机械式封条,不管供应链中不同的角色经手以及多个地点的停留,货柜卸货时,都可立即性的判别货柜的完整性,承运方即可办理交运手续完成业务。 多年来传统机械式封条贵为市场主流,而“电子封条”的构想则源自于在机械式封条的设计里增加RFID的标签,两者合而为一即成为所谓的e-Seal(电子封条)。
一般而言,e-Seal整合了机械锁以及兼具定位性能和无线警报RFID装置。现今国际上所使用的电子封条结合机械式封条与RFID标签而成,用于货柜运输时,得以记录供应链点与点间的货柜开启资讯,查验是否为非法破坏或是被窜改资讯。假设货柜运送的起点至目的地,其e-Seal原封不动则代表运送途中货柜安全抵达。因此,货柜能够被监控、定位、确认状况,甚至可以进行分析全球供应链中的运输状况。这些资料透过RFID的网路进行搜集、储存并分享。另外,e-Seal也有助于供应链中验证程序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在绿色通道清关时,e-Seal即发挥其效用,简化检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