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滨海大道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让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一场大火,不仅让比亚迪陷入窘境,同时也再次将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日前,深圳滨海大道西行侨城东路段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让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时一辆日产GT-R跑车,高速撞上两辆同方向行驶的出租车。其中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起火燃烧,一名男性出租车司机连同两名女性乘客被困火中当场死亡。
尽管比亚迪方面针对此事专门发布公告,称车辆起火原因尚未确认,e6电动车搭载电池符合国家标准。但很显然,在传统能源车领域发展不畅的当口,再次发生电动车起火致人死亡的悲剧,必然会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平添一层不确定性。
电动车自燃并非偶然现象
“比亚迪事件”并非国内纯电动车第一次发生着火事件,想必也不是最后一次。早在2011年7月,众泰电动车就在杭州发生自燃,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时隔仅三个月,上海一辆纯电动825路公交车在途经中山公园时发生自燃。
电动车的自燃问题,并非只在国内,其已经成为全世界目前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之一。2011年5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对沃蓝达(Volt)进行了侧面碰撞测试,作为新车评估测试项目的一部分,三周之后,停在NHTSA测试中心的沃蓝达突然起火,火势殃及附近其他车辆。
2011年11月,美国联合能源部开展沃蓝达电池碰撞测试,三次测试中有两次再现了类似5月电池起火的现象。四个月之后,一辆菲斯克电动豪华轿跑Karma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舒格兰市一车库中停放几分钟后,发生自燃,并导致车库中其他两辆豪车,奔驰SUV和讴歌NSX一起烧毁。
电池安全引人深思
电动车为什么起火?为什么迅速燃烧?电动车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袁大宏告诉记者,电动车的起火原因很大程度地跟电池有关。电池组受温度影响大,在激烈碰撞时,容易放电、短路导致起火。
据了解,目前电动车的电池研发都是基于锂电池。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A123公司、Valence公司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阵营;二是以日韩电池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阵营。
汽车业内资深媒体人李安定在其微博上称:“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锰酸锂电池,还没有哪一家电池企业公开宣称完全解决了电池的安全问题。”
袁大宏表示,电动车发生碰撞时,可能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冲破隔膜,刹车时能量快速回充至电池时,瞬间的超高电流会导致电池发生短路,电解液在高温下被电解,产生气体,内部压力升高,最终将导致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刘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锰酸锂电池,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因为从原理来讲,包括能量密度、放电功率,以及电池组的包裹性和使用过程发生碰撞所发生高压电伏,都是威胁电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但是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刘建华说。
政府采购应理性对待
与层出不穷的安全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期盼多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终于出炉。
本周,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各项产业政策的目标及产业发展路线逐步明确。规划明确了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一直以来,政府采购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规划出台后,率先响应号召的无疑也是政府采购。近日,广东省就表示将出台强制采购新能源车的政府采购政策。
面对政策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窘境,新能源汽车能否很好地取代传统汽车、服役政府市场,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是好事,但是也应该考虑到政府用户的实际用车情况。公务车工作量大、使用频率高,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尤为看重,新能源汽车能否胜任还要打一个问号。”某省级采购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不仅续航里程存在先天不足,安全性上也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他认为,推广新能源汽车还需要过程,不应操之过急。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方向,政府采购必然应率先示范,但也需理性对待。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在政采市场的推广,可以从党政机关工作车、机要通信用车、公交车做起,待技术完全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到例如执法执勤用车、急救车、物流车等用车工作量大、频率高的车型。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