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在百度上找一些写作的灵感和相关的数据资料,笔者我更关注百度热词,被广大网友关注度极高的事件都能从热词里出现;截止到笔者发稿前,上周百度热词似乎就没有离开过"延安特大车祸"。关于这次事故的过程并不想赘述,而是对于此次事故需要我们警醒的应该有必要拿桌面上谈谈了。
近日,新闻上公布了此特大交通事故车载监控,表明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两车追尾事故是一起两车驾驶员违法导致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事故调查期间,车载监控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论是GPS跟踪定位还是车载监控图片,让有关部门在调查方向上做到有数可依。
车载监控如何更智能取消“红眼”并非根本
关于车载监控,其实我们并不陌生。监控系统仿佛就是有这种魔力,可以用它的"眼睛"激励人世间百态生活;相信很多都还没有忘记最美司机吴师傅,同样也是车载监控记录了他人生的最后76秒,这也是车载监控赋予我们的生活正能量。
从此次事故来看车载监控,似乎总有些功能并非尽善尽美。就之前所说的客车司机的疲劳驾驶问题,针对这种是否车载监控能予以报警和提示呢?就针对此问题,笔者也联系了安防厂家,做了深一步的了解。
问题一:如何让车载监控更清晰?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安防厂商也绞尽了脑汁。在实现车载监控智能的前提下要了解车载监控产品的自身特性。结合了IT领域中H.264音视频压缩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USB通信技术、高级车载电源管理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从而实现的24小时实时监控的功能。简单地说车载监控的几大技术为:视频监控、GPS定位、3G通讯。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解决车载监控智能化的问题。
在视频监控领域中,如果要实现智能监控首先图像高清是前提。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车载监控又能否实现高清化呢?图像的高清取决于很多方面,H.264音视频压缩标准奠定了基础,但是前端的监控摄像机、后端的存储空间、以及传输又能否做到全线高清,似乎这就犯了难。
据笔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车载监控摄像机大多采用模拟半球摄像机,成像质量较好的可能在500线左右,而经过一系列的编解码后,经由DVR呈现的画质在D1效果,相比较数字监控录像机而言,模拟监控成像确实有待提升。由于整套系统要长期处于颠簸的状态中,因此对于防震效果也要精准,而在颠簸之中图像传输的稳定确实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很多人不解,既然是车载无线监控那么你所说的"无线"又在哪里呢?其实车载监控的无线部分取决于前端向指挥中心传输的过程;此时就是3G无线通信技术发挥本领的时机了。
问题二:如何让车载监控更智能?
显然,从上面的分析了来看,车载监控的图像成像也最好不过D1标清效果了,如果通过前端监控来判定做智能判定的话,似乎这清晰度还有待提高。那么除了清晰度外,车载监控难道就无法智能了么?司机瞌睡了怎么办?
笔者采访了知名安防厂商的市场部负责人,据他介绍,目前车载监控尚无法做到和平安城市等常规的智能监控预警,目前防瞌睡预警判定只能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到的画面传回到指挥中心,而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画面来人工判定司机是否有瞌睡的嫌疑。当笔者了解车载监控是如此工作的时候,不禁也有点…不知所措。
关于这样的远程车载监控防瞌睡,似乎又让笔者想到了前几年监控系统中人工看管的情况。监控指挥中心坐满了人,每个人负责盯着几块又小又不清楚的屏幕,发现异常情况用对讲机通知附近的民警进行处理。这样来看,车载监控盯梢的方式也很传统嘛。
通过笔者的采访了解,我们也知道了,在车载监控方面,防司机瞌睡的方式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完全依靠人工监管的方式也很难做到零差错。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地区已经取消了"红眼"客车,针对长途客运汽车的休息实现似乎也由原来的4小时缩减到了2小时。笔者也希望所有乘车的旅客对于途中休息表示理解,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车载监控出路在哪?
关于车载监控的未来,笔者很难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从目前市场应用来看,越来越偏向民用级的车载监控产品获得广泛好评。简单地说,很多汽车配件厂商推出的行车记录仪其实和车载监控十分相似,将车载监控设计得更加人性化、亲民化,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对于车载监控的技术而言,有安防厂家指出,为了有效的防止长运车辆超载、超速及驾驶员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车辆端应可实现上下车人数统计,车速自动监控,司机疲劳度分析等智能分析功能,并可通过告警提醒车上司乘人员及上报到监控指挥中心。目前人数统计和车速控制可以实现,但恰恰最关键的防疲劳驾驶还不能完全科技化。不知道给每个司机装一个防瞌睡的电子狗是否好用呢。
同属于视频监控,车载监控市场也并非什么省油的灯。虽话不中听但是从市场产品来看水货现象也十分明显,更为夸张的是,也许是基于成熟的监控技术,台版"水货"的成像质量更好。
车载监控,对于他是陌生还是熟悉也要因人而异。产品的确存在客观的技术缺陷也要明确。目前针对大货车或大客车防疲劳驾驶似乎没更很科学的解决方法,而取缔红眼客车成了当下有关部门必须立刻要解决的事情。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