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车载终端 > 正文

车载导航产业未来发展变革预测

2013-01-04 15:00:47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卫星导航产业能很好的与其他系统结合,尤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中,对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大众公共生命财产安全显现出了巨大的功能效应。车载导航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用户目标与需求已逐步明确,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培育逐步完善,车用导航装置应用市场也日臻成熟,现在已进入道路交通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

  卫星导航产业能很好的与其他系统结合,尤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中,对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大众公共生命财产安全显现出了巨大的功能效应。车载导航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用户目标与需求已逐步明确,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培育逐步完善,车用导航装置应用市场也日臻成熟,现在已进入道路交通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车载导航发展逐渐智能化,未来发展将走向何方?


  四大因素加速车载导航产业发展


  车载导航技术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四方面,一是高速发展的道路建设给应用汽车导航技术注入了极强的原始动力;二是电子地图的发展把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和听觉形式与驾驶者沟通;三是轿车市场提供的发展空间;四是政策上的支持和宏观调控为发展汽车导航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条例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200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物流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对车载导航应用提出了指导思想、尺度和目标;从2011年8月1日起,工信部只对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的新出厂“两客一危”车辆予以产品公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不符合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标准的新增车辆不予核发运输证。


  至此,关于GPS车载导航产业的政策已相当明朗,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鞭策勉励企业积极参与政府机关的道路运输安全化发展,打造智能交通,创建和谐社会。


  车载导航产品应用凸显智能性


  车载GPS终端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兼具导航、定位、防盗、调度等一系列功能。目前,该系统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货运、城市出租、汽车租赁、车辆信贷等行业,涉及私家车、公交、工程、冷藏、消防、急救、边防、押钞、危险品运输等各类车辆。


  业内人士表示:“以长途客运车辆及物流车辆监控为例,长途客运车辆管理难点在于如何防止乘务人员截留票款、私拉乘客造成超载、司机疲劳驾驶等,通过监管GPS的应用,利用其图像抓拍传输、线路稽查、行车记录、行车数据及报警求援等功能的实现,达到减少交通事故、防止车辆盗抢、打击车匪路霸、提高司乘人员安全保障的目标;针对物流车辆管理中车与货物位置及安全,如何优化线路和货物配置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问题,GPS系统通过货单管理、自动线路规划、货物配置优化等功能的实现可让货主随时了解货物及车辆位置情况,此外,还能让车辆搭载最佳配置的货物走最少的路,实现降低运输成本保障企业利益的良好效果”。


  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卫星导航有两个应用方向,一个是车辆道路安全,第二是针对车辆的调度。车辆安全主要是通过黑匣子(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据悉,这种技术设备是根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研制的交通安全监管产品,是集汽车行驶记录仪、无线通信、卫星定位、图像及语音等功能于一体,强化了监管总控中心、分控中心和车载终端的数据通信、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性。国内外使用情况表明,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为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执法工具。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工具,为驾驶员提供了其驾驶行为的反馈信息,其推广使用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未来交通运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GPS系统一开始是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但很快在民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加之主要能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倒置使得全国性的生产资料迁徙对交通运输压力与日倍增,GPS车载导航以其定位导航、防盗、调度管理等一系列功能作用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加之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高科技前沿阵地城市的发展带动,势必会加速整个GPS车载导航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