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车载终端 > 正文

安卓系统在车载领域的深度开发

2013-04-07 14:20:03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网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安卓系统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车载设备制造商的强烈兴趣,为了拓展更多的市场和服务,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车机厂商将要使用安卓系统作为车载设备的基本操作系统。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安卓系统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为了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并不适用于车机。

  安卓系统是互联网行业巨头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Linux操作系统核心层、Android系统框架层、UI框架层和众多Android应用程序组成,是首个为移动智能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新近兴起的平板电脑领域。


  作为一个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Android尽管最初是针对智能手机而设计的,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属性、强大的扩展性和开放性,以及Google从发布至今的不间断版本升级赋予它的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竞争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终端电子设备采用开放的Android平台作为其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车载设备制造商的强烈兴趣,为了拓展更多的市场和服务,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车机厂商将要使用安卓系统作为车载设备的基本操作系统。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安卓系统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为了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并不适用于车机。要想既可以满足车载设备的用户体验及操作习惯,又可以兼容安卓系统的特性,也即移动互联、第三方软件扩展、开放性和更“炫”、更“酷”、更时尚的用户体验,就必须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作为基本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安卓系统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采用安卓系统是为了发展车机技术,是Android来适应车机。我们只有先把传统车机的功能在安卓系统上做好做完善了,接下来才是安卓系统激动人心的移动互联服务,也就是说Android只是车载设备的功能拓展,而绝不能车机去削足适履变成一个大号的手机或者其他不伦不类的东西。


  车载设备作为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商品,有其自身严谨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定义,把Android车载系统做成了不伦不类的大号手机;或者是投机取巧,为了规避把Android车载化改造的难度和辛苦,把传统的车机功能采用MCU、MPEG或者WinCE去实现,美其名曰“双系统Android”,但实际的用户体验很差、很低档,这种行径虽然能够蒙蔽市场于一时,但终究会被市场所识破。


  目前很多所谓的车载安卓开发还仅仅局限于应用层的开发,和“深度”二字还扯不上关系。上面提到过安卓系统由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核心层、安卓系统框架层、UI框架层和应用程序组成,而安卓车机的深度开发正是针对这4大层次,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基于安卓系统实现车载设备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在安卓上实现车载设备的MPU+MCU+MPEG的通信协议


  智能车机设备架构的核心是MPU,MCU和MPEG,MPU在车机系统中负责显示用户操作界面,处理车机系统和用户的交互以及需要MPU完成的功能如导航、上网等等;MCU则是车机系统上重要的控制单元,MPEG则是处理碟片的解码和播放。


  在基于安卓的车机系统中,MPU(目前一般采用ARM的A8/A9内核芯片实现,ARM11跑Android会非常勉强)的操作系统是安卓系统,相对比较复杂,而MCU和MPEG的软件一般是小型封闭系统,对比安卓会简单得多。由于车机系统涉及到三个硬件内核的三个系统,就需要有一套从硬件到软件的通信协议来保证这三个系统能够协同工作。在传统的车机系统中,由于MPU的功能有限(很多就仅仅是作为导航板来使用),操作系统的体系也相对比较简单,这个通信协议的实现一般也无需考虑多个应用和进程同时访问通信协议的情况。


  因此如果要在安卓系统上实现该通信协议,第一步是要在Linux操作系统核心实现硬件接口驱动,第二步要在Android系统框架层实现协议栈的系统服务,第三步才是定义该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并在为车载设备定制的安卓应用中使用该接口完成与MCU和MPEG的通信。


  对于上述通信协议的实现原理绝大多数安卓的开发者应该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挑战就在于尽管Android作为一个强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已经包含很多常用的系统服务(如电源管理服务,窗口管理服务,电话功能服务,输入法服务等),但是它毕竟不是专门为了车载设备而设计的,它无法预料到一个正规的车载设备要有MPU,MCU和MPEG的通信协议。只有那些有能力对安卓的Linux核心层、系统框架层以及UI框架进行深入研发的团队,才能完美实现这个车载设备的核心通信协议,目前国内有能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团队还是凤毛麟角的。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