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期间,东莞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控,在全省都是做得很优秀的”。近日,东莞市司法局局长郭瑞华接受媒体群访时称,东莞社区矫正工作获得省里好评,不过鉴于目前各基层司法分局管控人力不足,打算通过手机G PS定位来管控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矫正获省里好评
据悉,东莞司法局局长郭瑞华接受多家媒体群访时介绍,自2002年设立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公职律师以来,司法局主要受理政府部门涉民事的经济类诉讼,正式进入诉讼的案件有5宗,涉及标的1亿多元,政府部门都提出合理的依据,均取得良好效果。郭瑞华称,政府的工作越来越规范,也是此类案件不多的原因。
在介绍过去五年工作时,郭瑞华特别提到东莞的社区矫正工作获得省里好评,日前国家的社区矫正立法调研组还到东莞了解经验。社区矫正是将依法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间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东莞的社区矫正从2009年7月开始在全市启动,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75名,未成年人6名,已期满解矫155名。“大运会期间,东莞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控,在全省里都是做得很优秀的。一天两个电话,确认服刑人员不会离开本镇。”
郭瑞华提到,目前东莞各个基层司法分局,最多只有5个人,有些分局才3个人,在管控人力上存在不足。因此东莞市司法局不得不探索创新帮教管控模式。
郭瑞华介绍,西方有些国家用植入芯片来进行管控,作为东莞,每天去跟着他们不是一个科学的方式,目前,司法局打算与电信合作,用手机G PS定位来进行管控工作,即通过定位移动终端来达到对人员的管控。
“疏”与“堵”治理黑律师
“黑律师”是对本身不具备律师执业资格,却以律师的名义从事诉讼代理的非法法律服务人士的统称。他们通常以公民身份代理案件、参与诉讼。东莞市司法局发现,“黑律师”大多接手新莞人的劳动、工伤、交通事故等案件,常向当事人大胆许诺官司能得到极大索赔,甚至鼓动当事人扩大事态和围堵政府部门。司法局透露,他们会通过东莞的法院联网调查一些公民代理人的接案频率,曾发现一名“黑律师”一年打了79起官司。
郭瑞华称,东莞之所以存在“黑律师”,既有正规律师不愿意放下身段打劳动、工伤等官司的原因,也有大量新莞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但归根到底要通过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疏”与“堵”结合,打击黑律师。市司法局主要依靠“疏堵结合”的方式打击“黑律师”。
目前,以新莞人为主体的案件数量巨大,他们经济收入较低,请不起律师。多年来司法局一直为此类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并且开通4条“12348”法援热线,为打不起官司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堵”则表现为与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律服务稽查行动,打击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黑律师”,对借开设法律咨询公司为掩护、超范围经营法律服务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
市法律援助处负责人称,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八成都是劳资纠纷,现在对于医疗事故、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范围广的民生问题,法律援助处也在积极介入。
对话
医疗事故鉴定在摸索中
南都:从资料可以看到,目前东莞的司法鉴定机构有13家。其中医疗事故的鉴定非常专业,几乎都要依靠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执行。而这个委员会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各大医院的院长。市民就不由得担心,这样是否会影响他们对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有失偏颇的判断?
郭瑞华:如何公正权威地鉴定医疗事故的责任,这个课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中。最理想的方式,是有一个独立的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对某一事故进行鉴定,这样能够更有公信力。这项工作我们也在探讨中。
法律援助处负责人:我们也有看南都的报道,最近医疗事故频发。这也是我们计划积极介入医疗事故的法律援助的原因,可以为患者提供法律服务,提前调解矛盾,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公平的处理。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