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号路口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大,作为交通参与者的车辆和行人在路口通行的矛盾也越来越紧张。行人过街的信号控制设计不但要满足行人过街的需求,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行人过街人性化。本文通过笔者在信号路口交通管理中的亲身实践,对信号控制路口的行人过街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行人人性化过街进行了一些软件和硬件上的改进尝试,以促进信号路口行人过街更安全更人性化。
主题词:信号路口交通管理行人
一、引言
以往交通信号的相位设计,主要以解决路口交通拥堵为主,在设计上偏重于优先机动车通过路口,而忽略人性化行人过街的相关设计,致使交通信号在行人过街方面的设计不够完善,不够人性化,容易导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违章通行。如何在信号控制路口中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人性化过街,本文通过笔者实践总结一些经验,探讨人性化交通管理模式和技术,以作抛砖引玉之用,为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公安交通管理中去,实现平安交通、和谐交通。
二、天河区行人过街现状及分析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旧城中心区的东部,位于城市发展"东进轴"和"南拓轴"的主要交汇点,是旧城中心与东部新发展区的结合部。据天河区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统计,地区面积约111平方公里,道路总长约155公里(均为市政道路)。天河中心的用地功能以商业金融、IT中心、生活居住为主,已经形成了现实意义的市级商业中心,包括以天河城广场、太平洋电脑城为代表的天河南和岗顶商业区,以中信广场为代表的天河北、体育东、体育西金融商务区。此外,区内还有广州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等大型交通吸引源,车辆和行人流量巨大。到目前为止,区内共有交通信号路口共118个,已改造成SCATS系统信号路口共73个。现状中,大型信号路口集中在天河中心区,大部分为平交信号路口,车流和人流密集。如体育中心周边的十字平交信号路口。
"以人为本"在交通管理中要强调以"交通弱者"为本。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交通特别是行人过街往往处于弱势。在信号路口的交通管理中,时间和空间资源是有限的,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需求是相互冲突的。通过众多路口现场调查,发现以下三个原因是会容易导致行人违法通行:一是相位设计不够人性化,行人过街不连续;二是周期太长,使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过长。三是路口土建(渠化)不合理,导致斑马线太长。所以在相位设计时,要把机动车相位和行人相位结合起来设计,即在满足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基础上保障行人过街时间。
三、优化建议
根据现状,我们对信号路口的行人人性化过街从信号控制设计到信号设施的更新采取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促进行人交通平安、畅通、和谐。以下是我们在改善行人过街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渠化岛重新进行相位设计,"软件升级"人性化过街。如天河区某个路口东边行人过街,人行横道长度40米,如果一次过街按正常配时绿闪时间为40米/1米/秒=40秒,加上最小绿灯时间4秒,行人过街所在相位E相最小绿灯时间为44秒,而在高峰期,根据路口控制策略和实际交通情况要把E相调整到25-30秒的范围,这就造成很大的矛盾。后来,利用东边人行过街中间有渠化岛的有利条件,我们把东边的人行过街拆分为2个灯组,调整相位相序由A-B-C-D-E-F调整成A-B-C-E-D-F,把东边的行人过街设置成"形一实二"模式即"形似一次过街形态实际是二次过街",从而既缩短绿闪时间又缩短相位时间,解决实际时间调整问题,见(图1,虚线为行人过街需求,下同)和(图2)。在(图2)中,虽然在路口看到的两个人行灯同时亮,但时间很短,只能让行人从路边走到中间渠化岛,行人必须在中间稍为等待一下,等下一个可以过到马路对面的绿灯相位D(图3)或相位F(图4),行人才能完成整个人行过街。这就是一次过街形态实际是二次过街"形一实二"模式。从实践应用效果看,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路口示意图
以前的E相(图1)现在的E相(图2)
(二)、右转渠化岛信号采用独立的相位设计。以前右转渠化岛和配套的行人过街信号的周期和整个路口的周期一致,导致行人过街等待的时间过长,行人容易冲红灯,后来我们在渠化岛右转车辆和行人过街信号采用独立设计的SM模式(特殊运行模式),并安装行人按钮,行人时间和右转车辆的通行时间都可以根据实际车辆和行人的流量进行调整,不与整个路口的周期一致,使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由原来的1百多秒缩短到几十秒,改善了路口的交通秩序,保证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
(三)、安装行人过街按钮和行人过街倒计时器,"硬件升级"人性化过街设施。路口安装行人按钮后,在高峰期,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而在低峰期没有行人过街的情况下,行人相位可以不出现,大大降低了路口周期,减少了车辆停车等候时间,保证了车辆通行的连续性,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行人按钮用法和作用的宣传,使行人逐渐认知并使用这一新生的信号设施。下一步我们计划在一些路口安装行人过街的倒计时器,使行人能够清楚了解过街的剩余时间,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如图5)
(四)、尽可能地缩短路口的信号周期,减少行人等待时间。通常路口一个周期才有一个行人相位,周期越长,行人等待时间就越长,以前主干道习惯采用长周期,高峰期周期在250秒左右,行人在路口过街一次,平均要等待3-4分钟,需要过街二次的等待时间更长,缩短信号周期,就能减少行人等待时间。我们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把主干道高峰期的周期逐步地降到180秒左右,在保证路口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减少了行人等待时间25℅-30℅。如广州市天河区的天河北路。
行人过街倒计时器(图5)
(五)、悬挂机动车避让标志牌,"视觉升级"人性化过街。对相位设计不能解决右转弯车与行人过街冲突路口,我们采取了悬挂机动车避让行人标志牌提醒车辆司机转弯时注意避让行人。如在某个路口,东西双方向仅2个车道,一进一出,直行左右转弯都在一个车道上,南北方向双向共四车道,也不能完全区分出直行和左右转弯车道,该行人过街长度有23米,如果设计单独的行人过街相位就必须在不论周期长短的情况下保证该行人相位最小要有27秒的相位时间,导致车辆在路口通行效率大大降低,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原因后,我们采取了悬挂机动车避让行人标志牌的措施,提高了路口的通行效率。(如图6)
机动车避让行人标志牌(图6)
(六)、优化行人过街安全清除时间即绿闪时间,"感觉升级"人性化过街。按照国际普遍做法,行人过街绿闪时间设置是按照1.2米/秒的时间进行设置的,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成年人按上述标准过街时间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