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云南震灾引发交通科学管理模式思考

2014-08-06 11:00:01 来源:腾讯专稿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日前,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反响巨大,也引发了对诸多的拥堵与形式不畅的状况的思考,这就要求交通管理能够有更多的解决与应急办法,更要有居安思危的主动应对能力。特别是在交通发展与变化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在管理层面上的不断与时俱进,这或许才是最为合理的。
 
\
 
  这两天,在社会各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尽管,救灾队伍的反应、已比较与汶川地震是快了许多,但针对相应的交通道路管理问题,还是出现了诸多的拥堵与形式不畅的状况。一方面是更多的社会车辆协调与解决办法不够,很容易造成比日常行驶状况下更复杂的拥堵问题;另一方面交通管理的发展,明显跟不上汽车社会化消费的增长,这样自然就会形成突发事件出现以后的被动局面。所以,这就不断要求交通管理能够有更多的解决与应急办法,更要有居安思危的主动应对能力。特别是在交通发展与变化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在管理层面上的不断与时俱进,这或许才是最为合理的。
 
 
  其实,针对越来越凸显的交通与消费矛盾,并非是这一次昭通大地震所反映的偶然现象。像在一些大都市中出现的遇到恶劣雨、雪天气下的交通瘫痪问题、节假日高速口的堵车问题以及对急救车辆不能顺畅行驶的无奈问题等等,都已经反映出现代交通管理的滞后现象。如果国内的交通管理与服务,不能够以解决这些棘手问题为核心发展,不仅会使自身容易落后于社会发展、还容易造成更多的交通瘫痪现象,这恐怕才是需要完善智能交通以及科学管理的关键所在。
 
 
  完善智能交通应与保畅通为优先
 
 
  可以说,国内现在已经开始步入汽车社会,虽然汽车千人保有量与国际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由于国内在汽车发展上的不均衡原因存在,以至于一些大城市与边远地区形成了极大的保有量反差,这不仅容易造成城市道路的严重拥堵、而且也让交通的负荷在不断的加大。特别是,一些以大城市群为主的交通网络,平时还很难感觉到压力的存在,一旦到了高峰时段,这样的压力就会陡增,是堵车问题也就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了。特别是在堵车面前,消费者感觉到束手无策,这本身就反映了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并未起到该有的作用,这确实怒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应该说,之所以成为现代交通解决方案的智能交通,并非是简单的计算出应有的公里数以及该交的费用,而是在遇到堵车与突发状况时的超越人脑反应以及应对措施,这才是智能交通投入到社会化管理的必然优势。别的不说,就拿高峰时段的拥堵与收费矛盾问题来讲,很显然是出口的收费时间过长,直接造成了车辆通过迟缓的问题!这样一来,除了一些发达地区曾经许诺过的出口放行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就这一点而言,收费口的工作人员工作量不断加大、消费者又不得不受排队的影响,这确实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上了。而智能交通所起到的作用却极其有限,这就在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更多的智能交通管理上的局限性。
 
 
  尽管,国内已经出台了用磁卡的不停车收费模式,但由于种种不适合和车主的申请问题,所以也就使这样一种较为先进的通过办法,多数成为摆设。而由于人工收费窗口的缓慢,有的时候使排队的车辆向后不断的延长,从而也使得不通车收费,也不得不受制于车流拥堵!由此就不难想到,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智能交通就需要急于与现实收费办法接轨,像特殊时间段的先放行与日后征收方式,这完全是可以对照车辆驶出与驶入时间段来进行的操作的。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智能交通的用途,更容易使交通的人性化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呼唤交通的科学管理意识是当务之急
 
 
  可以说,对于交通的拥堵问题,现在已经形成了城市化的某种通病。尽管,交通压力会随车辆的增长而不断的加大,但如果管理跟不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人为造成交通问题的凸显。这恐怕才是为什么要在现代交通管理上,需要科学管理先行的主要原因。应该说,国内针对交通法规出台了许多,但真正能够行之有效落实的还是在重罚基础上的治理超载、整顿问题车辆等方面,尽管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出重手解决,但也需要意识到,通畅本身仍然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为此,这就更需要在收费与保畅通方面,形成更好地解决方案与服众的效果,这才是交通管理当下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应该说,对于整体交通状况的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与车多与行驶不畅不无关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人为的刻意违章以及因故障造成的拥堵蔓延现象。为此,除了需要从源头解决行驶慢的原因以外,更需要逐步的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以及争分夺秒解决拥堵问题,这才是最符合现代交通共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拿高峰时段的拥堵来说,就应该出台更多的解决拥堵法案,并严格制定出多长拥堵距离为标准预警,只有这样,交通的解决办法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变得越发的完善与科学。否则,如果仅仅是头痛医头式的解决办法,不仅无法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堵塞、更容易让整体化管理无所适从!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