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互联网、移动、云服务与汽车结合起来,就能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利,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大市场。前一段时间,在OPPO手机的广告中,身为“特工”的莱昂纳多·迪卡普奥一边开车,一边在Find智能手机的指引下,顺利地找到了与自己接头的美女特工。不过,如果他把那款手机换成X-Finder,再加上车联网,他能做的就不只是找人那么简单了。
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总保有量已经达到2.33亿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国。不过,对于这些车辆的驾驶者和使用者来说,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不便。例如,“打车难、保养难、管车难”这“三难”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好在迅猛发展的车联网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难题。如今,在南京的街头,很多出租车司机和打车乘客都用上了一款叫做“车小二”的APP系统。乘客只需要拿出手机,就能够看到周边所有空载出租车的信息,选定一辆最近的出租车,一点拨号键就能够直接与司机通话。只需要几分钟,乘客就能够舒舒服服地坐上出租车。在这个过程中,乘客甚至无需告诉司机具体位置,系统能够自动定位;乘客还能够看到出租车的行走路线,提前做好准备。
开车的用户也正在享受车联网带来的便利。通过“车行者”,用手机就可以实时了解爱车的油、水、电、里程、车辆健康状况等参数,从而保证安全行驶和按时保养。他们还可以在地图上锁定爱车的位置,第一时间看到爱车的运动轨迹,从而在丢车后的第一时间将其找回。对于拥有几十、上百甚至上千台车的企业,他们则可以使用“车掌柜”车联网系统。还是通过手机,整个车队的运行轨迹一览无余,通过规划能够有效地降低车队的总体运营成本。
互联网正在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阅读新闻、欣赏大片、购买商品、与人交流……不过,还有很多事情还需要走出家门才能办到。这个时候,我们就离不开车辆,而将互联网与汽车结合起来,通过移动云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车联网”。
2010年7月,前华为首席科学家刘南杰看到了车联网的巨大商机,在南京创办了江苏南亿迪纳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长达两年的紧张研发,迪纳的车联网系统正式面世。
每辆汽车均配备了一部GID(全球智能识别)终端,与汽车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和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连接起来,既相当于配备了能够随时记录车辆动态信息的“黑匣子”,还为每辆汽车建了独一无二的“基因身份证”。GID同时具备V2V(车对车)、GPS(全球定位系统)、北斗、3G等通信功能,车辆之间既能够自行组网,也能够连接互联网,信息得到了共享,同时各种服务都能够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实现。当“车”与“云”完美地结合起来之后,它就同时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用户仅凭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对千里之外的车辆控制自如。
车联网也给基于车辆的应用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将会衍生出无数的细分应用。例如,保险公司通过车联网,一方面能够了解出险车辆出事之前的运行状态以判定责任,为理赔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能对自己的理赔车辆进行有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个人来说,车联网也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生活方式。以后,你再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车辆的健康状况了,车联网能够在出现状况(如没有汽油)的情况下及时给你发送提醒。再比如,如果你想约朋友到郊外的水库钓鱼,你不再需要向他描述你的具体位置,而只需将车的位置发给他,他就能够自动规划路线找到你。
正如互联网改造了传统行业一样,车联网同样能够带动传统行业的升级。江苏省汽车协会会长吴百灵注意到,处在东部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既是消费大省,也是制造大省。而在过去,物流消耗了过多的成本——江苏省的物流成本占到了GDP的18%左右,这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成本水平。如果车联网能够在江苏推广开来,就能够大大地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推动江苏经济的更好发展。
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大的机会出现了,汽车厂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厂商还是互联网厂商,谁能够抓住这个市场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