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畅联万方李才玉:车联网落地应用之思考

2013-02-25 14:55:1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网责任编辑:
摘要:李才玉说,高科技时代信息的即时互动是用户需要更是必须趋势,体现在“车联网”上是为人们提供即时决策依据及安全保障性应用。也正因如此,对“车联网”落地应用有了个人定义:即驾车人通过移动终端及网络、通信技术获得实时动态信息,以支持其完成驾乘过程中的短小决策之服务。

  “时至今日,一直有人希望创造出‘车联网’之杀手级应用,希望它可以象QQ、百度那样成为人们每天必用的工具性产品。多年来,我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我们希望效仿‘Onstar’模式在中国的艰难,看到了希望提升GIS数据品质与质量创造价值是多么的幼稚难行……”北京畅联万方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才玉女士,作为从业八年的资深专家,日前在接受某媒体专访时如是说,“一个外表与前景看似光鲜的行业,正在不断被人们误读,因为我们没有看清我们能做的与用户要的之间的差异。……”


  一个外表与前景看似光鲜的行业,正在被误读


  作为2005年即进入现如今称之为“车联网”的行业的资深人士,李才玉坦言:“至今几多风雨,虽然执着却未见到真正意义上的彩虹”。


  那么让李总这样的专家坚持至今的真正信念是什么呢?带着对行业的剖析与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李总,请她谈谈对于行业落地的思考。


  李才玉说,高科技时代信息的即时互动是用户需要更是必须趋势,体现在“车联网”上是为人们提供即时决策依据及安全保障性应用。也正因如此,对“车联网”落地应用有了个人定义:即驾车人通过移动终端及网络、通信技术获得实时动态信息,以支持其完成驾乘过程中的短小决策之服务。


  时至今日,一直有人希望创造出“车联网”之杀手级应用,希望它可以象QQ、百度那样成为人们每天必用的工具性产品。多年来,我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我们希望效仿“Onstar”模式在中国的艰难,看到了希望提升GIS数据品质与质量创造价值是多么的幼稚难行,看到了一个个企业进入者在重复着大而全的业务及应用平台设计思路,看到了“人工一键导航”服务被视为“车联网”翘楚,看到了因期盼汽车后市场而为4S店设计的系统与应用,看到了车APP,看到了……,总之因为汽车被称为“信息孤岛”这一“事实”而引发的包罗万象的平台与应用设计。一个外表与前景看似光鲜的行业,正在不断被人们误读,因为我们没有看清我们能做的与用户要的之间的差异。


  它是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服务,我们要的是服务概率,因此它一定是标配。


  八年,不算长,但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够长了,在二家企业的从业经验,让我对“车联网”有了许多思考与认识,更坚定的认为简单且有效的信息互动才是“车联网”之应用精髓。


  个人认为我们的驾乘者,最关心三事件,也只有这三件事是用户愿意付费的服务,它们是:车是否正常、第一时间能否得到求助、即将行进的道路是什么情况。对,就是安全与效率。


  车是否正常,在服务中的体现就是远程车辆诊断:这个服务可以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车辆状况,在系统通知的同时,得到专家级指导(这个可以是人工专家坐席服务),即而将用户送至4S店中。


  第一时间得到求助:在Onstar推出的初期是核心服务,它获得了美国人民的认可,在中国虽然路广人(车)稀的地方似乎不多,但人员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这项服务成为收入服务不再是天方夜谭,只要价格设计的合理,因为它是一个极少发生的概率性服务,博的是众。


  即将行进的道路情况:我这里强调的是前方或周边道路的事件信息,因为对一个区域内生活的民众,每天或者说这个城市中的拥堵情况,他比你清楚。而前方发生了货车翻车、道路维护却是他未必清楚,且提供他决策与规划路线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最好玩,我们可以将此服务不断延伸,并最终使信息变成来源于公众服务于公众化产品。


  至于其它:我们如果把这三项应用做好了,那么我们基于此的用户信息数据挖掘及位置服务广告,甚至于APP模式才有机会得以开展。就象互联网搜索,如果你不能越来越好的满足网民的搜索需求,其它的都是枉然。而我们被互联网模式吓怕了,甚至不敢提收钱的事儿。


  它们就像是114一样的服务,每年不会有几次,但这个服务却是在保全你的生命与安全。它是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服务,我们要的是服务概率,因此它一定是标配,需要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行业需要的是潜心以及真正为用户着想的执着。


  那么再谈谈,现在的所谓TSP都在干些什么,他们中有些是车厂主导,个人认为Onstar以“安吉星”品牌进入中国后做的最好,就像他们在美国的发展初期,立足于通用品牌,因此他们有了保障性客户基础,进入中国后他们在不断尝试着本地化运作模式。车友互联在其强势资本投入与所谓整体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推动下,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有用户真的是硬道理嘛。好帮手等掌握着汽车电子设备终端的企业与车厂的优势可以说有一曲同工之处,但也是差异明显,同时也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或者说一个现象,“一键导航”=“人工服务”,悲催呀,就说中国人喜欢有人专职伺候,就说中国人工低廉、就说电子地图数据不断升级,但大家没有发现一个数据嘛,三个月后,用户的“一键”频率是多少,为这个付钱,用户真是心不甘,情不愿呀。多年前,中移动集团大客户经理在试用三个月“卡贝斯”企业终端与服务后,将终端连带服务还给了该企业,并中肯的说,他开了三个月车后,感觉不再需求一键导航,他需要高端的人工服务。


  现在我非常高兴的看到,随着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TSP企业在探索着将服务与先进技术的不断融合,但本人认为该技术放到一个行进中的车辆中并加以广泛应用时日尚早。


  谈到这里也就必须的要谈谈,做为TSP的核心能力了,其实个人觉得很简单——资源整合能力、产品化能力、市场推广能力。


  以上的能力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想必大家也各自有着自己的认识与定义,但在TSP企业发展过程中又它们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因为所有进入者都认为自己在立足于既有的企业优势同时具备超强的整合能力,殊不知太多企业不明就理——以为多就是整合能力,却不管为何整——有否产品化的能力,是否服务于企业的整体产品化方向与满足用户需求目标,做着化简为繁动作的企业太多了。市场推广能力在TSP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忽略初期用户发展数量个人以为发展优势与机会依次为车商、通信运营商、电子设备商、其它。同时还要时刻警惕那些虎视耽耽的移动互联网巨头们。


  大家对车联网服务投注心血,拼身进入的原因从最初的:增加产品卖点、竞争或赢得后市场,到现在变成了不得不。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用户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做。


  互联网络使得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获得信息。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依据这个逻辑思考一下,车联网能让车主利用它获得什么——信息,但这个信息一定是与己车己路己人相关,可以帮助车主迅速决策驾车行为与方向的东西。是的,与自己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否则均可以在家中、办公室获得、甄别并规划完成,“车联网”应用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但“大而全”绝不等于“车联网”。


  综上所述:车联网服务是为特定人群在特殊时间提供的短促性服务,它在起步的初期,可能不能等同于互联网的发展初期,应用必须是与驾车者强关联的实用、简单化产品,人工导航可以有,但它绝不应该是主攻方向。资本的介入是机会,但有时会变成桎梏或者进入者的目标。


  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浮躁,而是潜心以及真正为用户着想的执着。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