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为车联网奠定技术基础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正在快速增加,据权威机构预测,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的数量将增长到17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
“物联网”概念在1999年被提出,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车联网是综合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将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为车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支撑基础。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移动互联网创造了全新的商业环境,为车联网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进入推动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阶段,作为融合产物的车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强调,汽车企业作为车联网发展的原生动力,要将曾经单纯面向车主的设计和销售理念,转变为同时面向公共安全与交通服务。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认为,当前,汽车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车联网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车是非常好的物联网应用载体,车联网是推动物联网最有基础、最能产生效益创新的事物。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能源、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表明我国车联网市场蕴含着巨大空间。有关专家表示,车联网未来将形成巨大产业链,而智能交通将是产业链中的重要据点。
车联网将形成一个巨型产业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个细分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向业务实质和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的融合性技术。说得通俗一点,车联网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设备等交互连接,实现车辆与网络互通的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真正的智能、安全驾驶。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协商打造车联网,并在上海浦东新区的3万辆公交车上进行试验。另外,着手先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上进行试运行。这是基于北斗卫星的GPS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远程监控技术、车辆诊断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危险品运输事故模型技术,建立一套危险化学品运输智能检测平台。对危险品车辆装车、在途运输和客户库区卸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何积丰强调,这是对车、对人、对路的整体监控。
车联网一旦形成,所产生和带动的产业价值也极其可观。车联网信息服务产业链上,不仅有汽车制造商、远程服务提供商、移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IT平台提供商等,还有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指挥、医疗、消防、警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
车联网给了大家美好的联想,除了整车生产商,零部件和经销商乃至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积极响应,以致概念刚推出两年,就形成了一个车联网生态圈。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