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打车”有道,车联网的车载思维

2014-03-18 14:05:44 来源:CarCAV.com责任编辑:
摘要:据有关机构调查研究,201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诱人的市场盈利空间吸引着各路厂商纷纷推出车联网自有品牌及技术。本文以打车软件为例,通过梳理后装车联网模式来剖析车联网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深圳、广州打车,都有意去问了司机是否装打车软件,司机的回答都是有,他们的同行安装也非常普遍。但是在滴滴、快的没有推出巨额优惠,补贴司机和乘客的活动时,很多司机有装,可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乘客的使用频率也很低。可见在目前各种和生活、出行、休闲相关的APP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一款软件要想被大众广泛接受并经常使用除了有价值,除了免费,还得加上现金补贴,用户就是这样被娇惯的?
 
 \
 
  从打车软件的发展路径来看,目前发展不温不火的车联网能从中获得些啥启发呢?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大概梳理下目前后装车联网的发展情况。
 
 
  第一类:手机APP与车载
 
 
  APP随着苹果iOS与安卓系统的崛起而迅猛发展,开发APP和汽车进行某种整合成为一个被认为有市场价值的商业开发方向。具体来说这个方向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基于汽车OBD,各种基于OBD接口的数据提取工具,来读取车辆数据,并通过读取工具上的无线发射工具(一般是通讯模块)把编译好的数据发送到手机相对应的APP上,呈现为普通车主可以识别的具体车辆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车主可以判断车辆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这部分信息还会回传到4S店,作为他们产生进一步服务的重要依据。其真正的商业价值就在这里。
 
 
  第二种是基于汽车总线。有了解过南宁研新的方案。他们是针对奔驰、宝马等豪车做开发,通过光纤解码器来获取车辆信息,同样上传到手机APP,所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对车辆进行有限的控制,如发动汽车、启动空调、升降车窗等。
 
 
\

 
  第二类:应用系统与DVD导航结合
 
 
  这一类实践最早的是车友互联,现在分为两家,一家是美赛达,车载系统仍然叫车友互联(翼车联、沃车联),另一家广联赛讯,车载系统叫嘀嘀虎。基于3G通讯网络,把各种车载应用整合在一个较大的应用系统里,预装在车载DVD导航上,也可以看做是车载的APP版。
 
 
  去年进入的TCL康钛应该也属于此类,只不过底层的系统是安卓,上面的是WinCE,安卓的好处是免费应用多。
 
 
  第三类:依靠服务后台的车载服务
 
 
  第一类是赛格导航,因为介入市场非常早,通过分布式的后台,以监控防盗作为最大的服务卖点,形成了一个目前看来还算稳定、小众的市场。
 
 
  第二类是翼卡。同样是建后台的思路,但采用的是集中式服务,通过蓝牙方案调通各类DVD导航与手机,形成基于后台的导航、电话免提等服务,如刚刚发布的声控电话,就是以前蓝牙免提电话的升级版,从免接到免拨打。
 
 \
 
  后装车联网大致就这么几个类型,大家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第一是面向4S店,第二是面向各类车载硬件厂家(DVD导航),最终的用户是指向车主。这里我无意比较上述车联网模式的优劣,他们能成功或者失败,最终必定不是产品本身导致的。从打车软件的发展路径来看,产品只是最基础的一环,以现阶段大家的水平,表现都不会太差。更关键的在于:
 
 
  第一资本实力。上述车联网出品方,无一例外企业本身实力都一般,短期内看也无业外资本介入的可能。在自有资本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现有的产品上找盈利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用户规模小,盈利有限,后续难有大投入,无大投入无大发展,陷入循环。
 
 
  打车软件通过强大的地推团队的地面推广,辅助各种宣传措施,解决出租车和关注者(潜在乘客)安装,这只是第一步。接着拿出十亿的钱直接补贴用户,这就是资本的实力。通过现金补贴激活软件的使用,提升用户粘性,为后续的商业开发奠定基础。
 
 
  第二资源整合能力。打车软件要搞定各地的出租车公司及交管部门,稳健发展才有可能。后装做车联网,要搞定各类4S店与硬件厂家,业务才能开展。这都是相当有难度的事情,就看谁综合实力更强。
 
 
  第三依附大平台。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就是这个道理。与车载相关的行业,地图公司是最早这样干的。做车联网找靠山不容易,但是借助于他们的平台做开发还是可能的。如有创业公司就做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4S店运营管理系统,一出街就受到资本的高度青睐。4S店管理系统后装做得不少吧,可是受到关注的却不多。
 
 
  个人观点,现有以车载为核心的上述车联网服务企业,对业外的了解甚少,对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更是表面迎接,内心鄙视。大家应该反思,为什么努力这么多年还没有很大起色,是思路出了问题,还是本身就不合适呢?未来能做大车联网的,一定不是从车联网出发做车联网的,一定是来自业外背景的新鲜思维。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