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车联网"盛宴"已成定局

2014-04-04 11:05:38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网责任编辑:
摘要: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8 2亿美元,对安防行业而言,显然这是一场盛宴,对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不少安防企业已跃跃欲试地展开了与车联网产业链的合作及试点工作。
   
 
  自从TCL进军车联网应用领域的行业让安防行业瞩目,让安防业界人士对"车联网"这场盛宴的关注度骤然增加。车联网作为安防行业的一个细分的应用领域,利用包括车载电子传感装置、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车、人、路与城市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车联网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下的衍生,是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份额巨大,产值惊人。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其中私人汽车超过九千万辆,年内汽车销量铁定超过两千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的这些数据的背后,蕴含的是被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商家看好的多种多样的商业机会,当前和未来几年最热门的车联网,更是关注的焦点。庞大的消费群体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到底车联网有何魅力,吸引安防名企纷纷涌入这个应用领域呢?
 
 
  车联网"盛宴"已成定局
 
 
  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8.2亿美元,对安防行业而言,显然这是一场盛宴,对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车联网这个概念对于很多消费者还显得比较陌生时,中国的不少安防企业已跃跃欲试地展开了与车联网产业链的合作及试点工作。在巨大商机的诱惑下,企业都纷纷发力车联网,在促进产业繁荣的同时,也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无限的支持。


  我们知道,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车联网一般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首先,它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其次,它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最后,它通过互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分析等等。

 
  车联网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缺少的便利,改变了车主用户过去所面临的许多不便。忘记了停车位置,按下钥匙爱车便会为您回应,闪灯提示位置、自动鸣笛警示;开车到一个陌生城市,智能系统将为您提供周边设施,饭店、商场、酒店统统一网打尽,让陌生的城市不再陌生;爱车不幸被盗,被盗车辆定位功能将协助警方帮您找回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车联网技术给用户带来的更为优越的用车环境。
 
 
  车联网越来越多的得到安防企业的重视,用户使用了不少最新的车联网产品之后也给出了较高评价。据统计,用户中有超过70%的车主听过说"车联网",其中逾40%存在主动查找和使用的意愿;实际使用过车联网服务的用户已超20%,超过50%的预购车主有接受车联网服务想法;车联网服务在中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基础,近30%的用户表示愿付费使用。
 
 
  现今主流的汽车企业,从进口、合资到国产企业,几乎均各自拥有各自的车联网系统,其中多种智能车载系统已广为认知。如今,不少安防企业的研发的产品都在向车联网领域靠拢,用各自的方式来参与分享即将开餐的车联网盛宴,希望能够掌控这块热乎乎的蛋糕,未来收获车联网所延伸出来的各种其他利益分成。
 
 
  目前我国以车联网为主要载体之一的智慧交通已经进入导入期,整车厂商开始加载车载信息终端,一些基本的车载信息服务负导航、定位、娱乐功能开始应用,同时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中感知设备的应用开始推广。市场进入成熟期后,车联网将与城市主网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内部开始融合,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发展。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在不远的将来,车联网有望延伸至金融、紧急救援、医院、汽车维保、交通运输、IT等诸多领域。
 
 
  车联网热潮得益于政策支持
 
 
  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户增长至50万户,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00万户。截至2012年末,全国超过50万辆新车预装车载信息服务终端。到2015年,至少有200万车联网服务的用户。安防行业预测,车联网行业到2015年的市场空间大约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带动相关产值有可能超过1000亿元。故此,车联网已经成为安防行业的主攻方向,我国也有望发展成为全球车载信息服务业最大的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车联网在改善交通、造福民众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80多台安装着G-BOS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投入服务,车联网技术已经正式走向公众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大部分的省市和县区都明确了要发展智慧城市,说明车联网的发展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政府部门更是加大了对车联网的产业扶持、引导和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对车联网的产业规划,构建总体思路及框架,在重大专项方面通过财政方式引导产业科研规划方向。其次,据有关部门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开放、安全、可信的车联网协作平台,积极协调和制定车联网相关标准体系。这意味着,车联网作为安防行业的一大应用领域,无论在市场潜力以及政策方面可谓多方利好,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车联网技术的不足之处
 
 
  车联网产品满足了用户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解决出行的一系列问题的消费需求,未来有望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不过,我们也应客观看到,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仍不完善,车联网价值链距离成熟这一标准还很远。车联网要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领域占到更大的比重,仍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车联网应用受用户欢迎的主要是在车载导航和高速公路电子停车收费方面的功能。这是基于RFID、DSRC等技术的识别系统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导航定位等服务,已经应用得比较成功。而在其他技术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迟迟未能推广应用。
 
 
  甚至有的用户担心车联网时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们增加操控汽车的难度。同时,还有用户认为,目前的技术还缺乏成熟,车内半导体数量增多会加大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目前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清晰、行业标准缺乏以及网络覆盖与带宽等因素,又进一步拖累了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大多数汽车厂商并未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固有的汽车产业模式,互联网元素只是汽车的附加功能。目前的车联网系统大多选择在Linux或Android系统基础上重新开发,但是出于安全性等问题考虑,很多企业不愿开放自己的系统,各系统无法兼容,不同系统间无法访问。
 
 
  因此,大力研发完善车联网技术将成为安防企业提升服务品质、进军车联网中高端市场及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现在应用Android平台的车联网产品与传统的产品相比优势有不少,但Android技术的源头应用只为便携式数码类产品,把它嫁接在汽车上,其开发难度、实操体验及对汽车安全性,仍然面临一个未知数的考验。这些企业所研发的车联网产品种类纷繁,但产品的技术还存在许多可提升的空间。目前的车联网产品,还有许多功能需要新研发技术的完善和补缺:单点触控、语音控制、操作强大功能平台等功能仍然达不到人们的预期。目前国内后市场车机厂家所出货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载多媒体实际上并不多见,就算寥寥几家企业的产品也因产品售价不菲,而导致销量并不多。不少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宁愿舍弃车联网系统,选择更实用的操作平台。
 
 
  技术开发决定车联网时代的浮沉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车联网也是如此。为了能搭上车联网这趟快车,很多安防企业纷纷按自己的客户要求等设计车载智能系统,但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各企业不愿开放自己的系统。并且不少企业标榜的最新功能却缺乏实用性,许多企业所谓的车联网系统仅仅是增加了一种简陋的服务而已。显然,目前车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到达最佳状态,车联网发展也因此受到种种的制约。安防行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产业链的成型和企业的协同作战,而这些都基于产品技术的不足之处能得到改善。在民众中普及车联网系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司机不愿或不敢使用车联网便是一个客观体现。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车联网技术尚未成熟。不过,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二者的结合为我国发展车联网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条件。现在安防企业需要做的是,基于驾驶安全打造一条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车联网产业链。此外,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以及其他的辅助功能是车联网技术完善的下一个目标,而它的实现需要以大数据技术处理为基础。当然,网络的优化升级配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今,不少企业都意识到了在车联网系统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开始努力研发更适合用户需求的车联网系统,实现对车辆所有工作情况和静动态信息的采集、存储并发送,以求能在车联网的盛宴中迅速占据高地。目前很多整车厂商都在完善相应的产品系统。除了通用汽车的Onstar、丰田的G-BOOK、日产CARWINGS外,还有一汽集团的D-parter等车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基本上都增加了导航、路况、行车安全监视、车况诊断等功能,它们给车辆的安全、轻松驾驶和维修以及公共车辆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已纷纷采取行动:在各地成立车联网联盟;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下工夫,很多企业与企业或高校达成合作;联手移动通信运营商备战车联网等等。今后,车联网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产品能将其更好更快地应用到汽车业领域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车联网在中国车主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基础,根据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态势来看,车联网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车联网想要高速发展,还要经历一段创新之路。如何把车联网技术尽快完善将成为车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车联网时代,汽车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安防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迅速加快。未来的车联网系统除了有传统车体控制装置,还会有最新的车载电子控制装置等,这些是实现智能化驾驶功能的关键。安防技术的创新将成为车联网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安防企业做到自主创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车联网行业未来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以更灵活的产品形式,共同来推动车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作者: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