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安监局联合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以及车联网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希望能够在这个数百亿的大市场中分一块蛋糕。然而,业内对车联网的认识千人千面,各有不同,相关话题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安监局联合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以及车联网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希望能够在这个数百亿的大市场中分一块蛋糕。然而,业内对车联网的认识千人千面,各有不同,相关话题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我也摸摸车联网
什么才是真正的车联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类有一个认知特点,叫做自相似性。简单来说,就是用“已知”来认识“未知”,古时盲人摸象的寓言形象地表现这一认知特点。比如,我们看到一座山,就知道它是山,看到一朵云,就知道它是云。其判断的得出就是基于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相关物体的认知模型。
现在对于车联网最难理解的地方,就是人人都说理解车联网,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如图1所示)。有人说车联网是“扇子”,有人说车联网是“柱子”,大家都在“摸”车联网各个不同的“部位”。车联网是一个新事物,我们脑子里没有车联网的模型,只好用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这一领域的模型来“套”车联网。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一个完整的车联网,现在的车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称之为“狭义车联网”。
图1 车联网最难理解的地方就是人人都说理解车联网
两大阵营看车联网
我认为目前车联网行业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个阵营是造车的福特、通用们;另外一个阵营是不造车的苹果、谷歌们,其中包括我们这些终端厂家和服务运营商们。
汽车党怎么看车联网呢?汽车行业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而由汽车导致的一系列交通事故,也使汽车成了一把“杀人利器”。因此,从生产第一辆汽车开始,“安全第一”的意识就已经深深融入到造汽车之人的骨髓里,是一种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在造车人的理念里,汽车只是一个工具,是如何将用户从A点到B点安全送达的工具。他们想将这个工具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安全,越来越舒适。
而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造就了另外一个阵营,比如像谷歌和苹果们,它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认为:不单要将用户从A点安全送到B点,还希望到了B点以后,查一查哪里有银行,哪里有咖啡厅,哪里有停车场,因此要把在手机上实现的移动互联网移植到车里面去。
因此,就产品理念而言,造车人和不造车人之间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
现在,车联网又冒出了第三个阵营:特斯拉和比亚迪。在造车人的眼里面,特斯拉和比亚迪不是正常的汽车厂。我后面就想论述,可能正是这些外来户,将会重新定义汽车,可能会对现有的汽车大格局造成破坏性或者颠覆性的影响。
我看车联网
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就形成了如今的互联网。汽车内遍布各种传感器,其本身就可形成一个车内网络,而不单是一个结点;车车、车路之间也可形成一个车际网,尤其是由行驶车辆动态、随机构成的网络对保障交通安全尤为重要;另外汽车要融入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的大网中。所以我觉得未来的车联网应该是车际网、车内网、移动互联网进行互联互通的产物。
此外,随着车联网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道路沿线探测器(感应线圈、视频探头、雷达测速)、道路设施(标志、显示屏、红绿灯、收费站点)、周边环境节点(服务区、建筑)、无线接入节点(路口、路侧通信)的建设,以及互联网云资源(如道路云、车流云、区域云、传感云、环境云等)的利用,任何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介入车联网获得服务,并参与协同(如图2所示)。

图2车联网示意图
车联网:四大发展趋势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技术想要什么》。因为在进化论领域研究了很多年,所以我认为人这个物种是不在断在进化的,而技术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因此,技术也应该是进化的。
车联网技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想从四个方面来描述一下。
1、复杂性进化
汽车从最初的几十个零件发展到几百、几千个零件,现在的汽车大概有三万多个零件。从1886年使用化油器的第一辆三轮汽油车,到1908年采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汽车,再到2014年的电动汽车,整个汽车的技术进程是从简单化不断向复杂化发展的。在技术领域,各种技术血液中被添加了信息层,经过重组后就会出现更复杂的产品。
人们通常认为汽车结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某个角度来说,汽车的复杂度并没有手机高。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有几千万行代码,如果我们把每一个行代看作齿轮的话,它就相当于有几千万个齿轮(部件)在运行。所以按照手机复杂度的量级来看,汽车复杂性进化的潜力依然巨大。
2、多样性进化
我们知道1886年最早生产的梯形车,是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车,经过演化以后,多功能车就逐步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货车、跑车、皮卡、迷你车、混动车。所以,从技术演进的趋势来看,包括汽车技术,它最初是带着通用性出生的,“成年”以后就具有了专用性。所以,我认为从汽车技术发展来讲,它会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
3、普遍性进化
这些年来,造车阵营和不造车阵营,经常就车联网等某一领域发表不同的观点。深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两大阵营所属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决定的。IT行业50年的快速发展,一直是摩尔定律在发挥作用。我们从属IT行业,包括苹果和谷歌们在内也是如此。摩尔定律是什么?就是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每18个月就能翻番。而这个定律,目前在汽车技术里面,在汽车领域还没有发挥作用。我认为,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会逐步地比特化、数字化,只有汽车数字化了,才能使汽车逐步像手机一样,实现它的性能演化。因此,有人预测:未来汽车将是四个轮子驮着一个硅片在飞驰。
4、社会性进化
未来的若干年内,技术的社会化将是一个主要的特征。特别是汽车,它会逐步从交通工具的属性向应用层面转化,然后再完全拥有它自己的社会属性。据了解,现在全球计算机包括10亿台个人计算机、30亿部手机、15亿部固定电话、3000万台服务器、8000万台无线掌上电脑,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早就经历了这些阶段。随着车联网的融入,互联网与汽车的社会属性将更加明显。
现在对于特斯拉和宝马之间的区别,有人回答:特斯拉在制造会开的电脑,而宝马、通用它们在制造会上网的汽车。汽车的社会性属性的增强与进化不可避免。
再一个趋势就是技术的发展它会出现感知性。2014年1月13日,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商Nest,因为这家公司通过信息的控制、存储和处理,会让汽车、家居用品等更加智能,更有感知性,使冷冰冰的工具变成可以互动的伙伴,这也是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语:产业颠覆来自产业之外?
由以马为动力到以汽油为动力,再到以电为动力,汽车越来越伙伴化。从人开车,到车开人,到人车共生,这是汽车技术进化的必然趋势。然而,当两个时代相交时,上一个时代所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部会成为下一个时代难以突破的“围城”。所以,我认为通过车联网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到了。
(作者系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