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智慧畅行|公交企业脱困:基于碳排放交易 增强“造血”机制

2023-12-15 10:21:49 责任编辑:
摘要:近几年,公交企业集体陷入经营困境,其中自我造血不足,成为压倒许多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上一篇《公交企业脱困:数智经营自我造血》文章中,...
近几年,公交企业集体陷入经营困境,其中自我“造血”不足,成为压倒许多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上一篇《公交企业脱困:数智经营自我造血》文章中,本人阐述了公交企业需建立数智化经营管理模式,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而本篇文章将探讨公共交通企业如何基于碳排放交易增强“造血”。

公共交通碳排放交易时机已来,公交“卖碳获利”照进现实

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公共交通如何参与碳排放交易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目前全国共9个碳排放交易所,包括北京、湖北、上海、深圳、天津、福建、重庆、广州8个试点交易场所及四川自愿交易平台,其中北京和深圳已把公共交通企业纳入强制监管范畴,且北京公交、重庆BRT等已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利,公交企业“卖碳获利”已照进现实。

基于公共出行核算碳减排量,建立全新公交碳资产核算机制

碳排放交易最大的难题是对企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和统计,而在公共交通领域,随着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普及,传统的碳排放采集方式已不适应,因此需考虑公共交通公益属性,建立全新的公共出行碳减排评估、核算机制,将市民公共出行所产生的碳减排量(依据市民公共出行时长、里程,所相应减少的私家车排放和缓解拥堵所减少的排放等)纳入碳减排指标。而这需要地方主管部门联合交通、气候相关研究院所共同起草相关政策文件。如北京在2020年出台的《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版)提供了公共出行碳减排核算方法,目前各地与公共出行相关的减排方法学也在不断出行。

基于区块链构建碳资产管理平台,建立碳资产管理交易机制

公共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解决了公共出行碳资产采集和核算问题,但碳资产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如何对其真实、准确、安全地管理,是实现碳排放交易的前提。这就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个人和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平台,实现碳资产(碳减排量)的确权与确值,并通过打通碳排放交易中心,实现碳资产数据链上流转、交易,从建立一个多方信任、数据协同、不可篡改的碳资产管理、交易机制。

首先,面向市民端,结合区块链技术及MaaS平台(智慧出行APP),打造个人碳账户,对个人公共出行时长、距离进行实时采集、计算,并依据公共出行碳减排方法学,换算为碳积分(碳减排量),后续可通过公交企业碳排放交易将所得以多种形式(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返还至践行绿色公共出行的个人,从而构建绿色出行激励机制,实现公交出行向绿色出行的实质性转移,助力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而面向公交企业,基于区块链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多方信任等特性,打造碳资产数智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碳资产的记录、存储、盘点与交易问题。在碳资产记录上,通过公共出行碳减排方法学对公共出行碳排放量核算审定、记录,且可追溯每笔碳资产所对应乘客出行的时间、时长及里程,让数据真实可信;在碳资产的存储上,通过多节点存证数据,形成协同共享信任机制,杜绝碳资产数据的篡改与删除;在碳资产的盘点上,采用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建立碳资产盘点驾驶舱,多维度展示、分析企业碳资产数据变化情况,包括企业碳资产总额新增、交易趋势,各分公司、各线路、甚至某位驾驶员新增碳资产趋势等,为企业强化营运、提升碳资产提供数据依据;而在碳资产交易上,打通碳排放交易中心,并引入机器学习模型对碳价格进行预测,并形成交易策略,形成月度、年度交易计划,实现碳资产交易利益的最大化。

总结

北京公交、重庆BRT及高德地图碳排放交易的成功,证明了公共交通行业“卖碳”已成为实现,且随着与公共出行相关减排方法学的不断出现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公共交通碳排放交易机制已日趋成熟。作为公交数智化建设专家,智慧畅行也在积极探索、研究公交碳资产数智化管理、交易解决方案,助力公交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卖碳获利”!

公司简介:

湖南智慧畅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互联网+交通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企业,公司以车辆为链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为政府部门(城市交通大脑)、交通企业(智慧公交云平台)、乘客(MaaS出行服务)提供一站式数智化解决方案,全面助力交通运输企业提升信息化设施建设与运营效率,提高社会车辆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调配的效率,满足大众个性化出行的需求,助力交通行业全面实现数智化转型。

作者:公共交通行业专家、智慧畅行总经理 赵聪云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