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交警之窗 > 交警风采 > 正文

自愿停驶 可抵扣分

2012-04-26 11:11:52 来源: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信息网责任编辑: admin

     深圳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大中型客车、通勤班车、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每周都应按照尾号停驶一天,停驶时间为24小时。对于违反“限制性”措施的公务车、黄标车,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市发改委、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办公室副主任蔡羽表示,公务车的停驶不同于市民的自愿停驶,停驶的方式是“分组、轮换”,即未来全市公务车辆按车牌尾号分五个组,每13周轮换一次。主要是避免某一个车牌号总是星期一、星期二停驶。其中提到了对公务黄标车的停驶,由于黄标车是大气污染排放一个主要污染源,因此市发改委对公务黄标车加了一个限行规定,要求比一般公务车增加强制停驶一天,即强制停驶两天。
  
  蔡羽表示,对于公车的停驶将严格监管,会根据公务车整体使用情况、停驶情况,配合市纪检监察、交警部门,做好申报、执行、核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
  
  市人居环境委、市机动车排污监管办公室副主任戴知广表示,从今年7月开始到今年底前,深圳将改变以前对黄标车的限行模式,逐步扩大限行范围,扩大到全市范围内。限行时段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半,加大限行力度,促进黄标车加快淘汰更新。在这个基础上,人居环境部门将会和其他部门研究出台加大经济鼓励政策,淘汰黄标车等高排放车辆,其中重点优先淘汰的就是一些重型、大型载货汽车以及营运车辆。
  
  ■数字
  
  深圳绿色出行行动自3月4日启动以来,受到了近9万名市民的积极响应。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前日,深圳累计申报停驶的车辆达到了89927辆,其中90%以上是私家车。
  
  ■措施
  
  拟新增105辆地铁列车
  
  公共交通将是解决城市交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于宝明披露,深圳目前计划新增105辆地铁列车,进一步压缩发车间隔,提高地铁分担公共交通的水平。
  
  于宝明介绍,今年,该委将全面实施《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计划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0条以上,新增、更新运力1500辆以上。发展社区“小支线巴士”引入“商务巴士”满足市民多样化公交需求。
  
  在公交主力的地铁交通方面,目前深圳地铁全线网已制定列车增购计划并正按程序报批。初步计划增购列车105列,其中龙华线初步计划年底在目前24列车的基础上,再新增4列运营列车,届时龙华线将由开通初期的8列车增至28列,运力提升2.5倍。
  
  完善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
  
  为了加快自行车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今年启动了围绕20个轨道站点建设100公里以上自行车专用道的工作,逐步完善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目前,深圳已在部分区域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市交委也就全市公共自行车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等工作开展了研究,初步制定了《深圳市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方案》、《深圳市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接驳规划》、《深圳市发展公共自行车若干指导意见(草案)》,近期将提交市政府审议。
  
  此外,深圳还将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行业的推广应用力度,完善慢行系统。其中,将以轨道、公交站点为基点构建慢行接驳网,在以站点为中心500米(5分钟步行行程)半径范围内,构建步行接驳通道;在以站点为中心3公里(15分钟自行车行程)半径范围内,构建自行车接驳通道。
  
  拟提高非居住区停车费
  
  在深圳采取绿色出行行动缓解拥堵的同时,另一项提高停车费限制车辆出行的举措正在悄然展开。
  
  于宝明说,在城市交通白皮书中,都把提高停车费作为最主要的措施推行。考虑大部分小汽车需要在住宅区停放,因此本次主要调整的是非居住区停车价位。而居住区停车价格并不是随便可以涨价,停车价格是管制价格,如果突破了上限,属于违规行为,要受到查处。
  
  于宝明表示,停车价格提升后,增加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是要收缴到财政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不存在涨价后私人停车场出现暴利或者出现不当得利。这块所增加的收益会在财政上定期公布,主要用于发展公共交通。
  
  目前,深圳在提高停车费政策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扩大一类与二类区域的范围,研究提高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白天的收费标准,保持居住区停车收费相对稳定。目前,深圳市交委已经牵头制定了《深圳市停车发展政策及实施方案》,近期将进行公示。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刘春林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