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入口。人有70%的能量是被大脑消耗,大脑90%的能量用来处理视觉信息,人脸则承载了绝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比GoogleGlass更酷的世界。
文/程苓峰-云科技
网易邮箱的用户已经可以用人脸而不是密码来验证登陆。安卓4.0实现了人脸识别。谷歌接连收购两家做人脸识别的公司。Intel刚刚发布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感知计算软件开发工具包。巨头的动作表明人脸的应用开始主流起来。你一不小心可能就out了。
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来把一张脸跟一个名字、一个身份对应起来。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但这是一项重大的仿生学上的技术突破。这背后的市场价值现在还难以估量。
先扫盲。相信你也会问一个我已经问过的初级问题:指纹不也能识别身份吗,何必要用人脸。干这一行的王道江已经面对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们回答过无数次:人脸要比指纹识别更优越。
第一,指纹需要接触。而人脸不需要。很多小姑娘嫌脏而不愿把手指按到那个无数人按过的指纹采集器上,确实,细菌会因此传染,所以在医院里会被禁止。何况在极端的情况下是无法采集指纹的,比如有汗,煤矿工人的黑手,农民因为长年劳作指纹消失。
第二,指纹收集是个枯燥的事。但人脸收集是个有趣味的互动,就像照镜子。当你在公司门口对着一个人脸识别屏幕对着自己微笑,卡擦,门开了,同时扬声器里传出来一个清新的嗓音:看到你的微笑了,程苓峰。
第三,人脸的识别精确度已经发展到跟指纹类似:十万分之一的重复概率。但被复制和窃取的风险却小很多。在中关村花20块钱就可以做一个指纹膜,拿着它就可以帮同事代打卡或者开保险柜。而人脸膜现在还不存在。
这些优越性直接衍生出实际应用。比如在驾校,学员报名但不上课,后来就成了马路杀手。现在有了解决方案,在驾驶位前方的摄像头实时采集人脸,确保这个学员在这一段时间内一直呆在这个位置,而老师要在副驾的位置上。一旦换人就后台鸣笛。用指纹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仅认为人脸是新一种的身份验证好方法。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入口。
人有70%的能量是被大脑消耗的,大脑90%的能量是用来处理视觉信息,而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来自人脸。这个世界上最变化多端、最阴晴不定、最让人魂牵梦绕、最难以捉摸的就是一张张人脸。它耗费了我们最主要的能量。你说搞定它会有多大价值?
《碟中谍4》有一个场景。我朝着一个人走去,他的眼镜里立刻识别出我的身份并且显示“这个人可能杀你”,但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之前我已经掏枪把他毙了。每次看见GoogleGlass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我坚信谷歌收购两家人脸识别公司可不仅是为了图片搜索,更为GoogleGlass。
再换个角度理解这个新时代。人脸识别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基于视频的图像处理技术。这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制高点。
iPhone和iPad带来了什么?就是在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上,用触摸淘汰掉键盘敲字。第一次转换。
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SIRI带来的提示是语音。键盘敲字需要十根指头,但触摸只需要一根,但语音连一根都不需要。第二次转换。语音的识别已经相当成熟。这里介绍一个有趣应用Shazam。它靠一个简单功能就有了2.5亿用户。当你听到一首歌却不知道它的名字,让Shazam“听一会儿”,几秒后它就会返回这首歌的名字以及类似的歌曲。
但语音还是单调,活生生的人需要动作。于是有了Kinect,对人体动作的精确识别。但Kinect只能识别肢体动作,这确实没什么含金量,于是人脸出来了。能识别你笑、你哭、你郁闷、你释怀。你转一下眼球就知道你想翻到下一页,你一闭眼一侧脸就知道你是想关掉电视。第三次转换。
人脸识别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傻瓜化、最能释放自由的人机交互方式。进一步了解它需要从三个角度入手: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商业模式,以及为什么人脸识别在今天而不是其它时间成熟。
有幸请到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公司深圳飞瑞斯的CEO王道江来作答。作为回报,他借助这篇文章扩大知名度。据说2012年飞瑞斯的收入会增长500%,预期未来两年会年均300%以上。但愿读完本文后你对这个数字会有信心。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