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方案 > 正文

云计算也能助交管?看车牌识别应用潜力

2013-04-08 09:35:54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车牌识别技术不仅可以辨别车牌信息,还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例如,某一辆汽车盗用他人机动车号牌,在经过卡口时,车牌系统会抓拍到车辆情况;在联网的情况下,会与原汽车颜色、品牌等一一校对,一旦发现异常会自动报警。因此,车牌识别技术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前端设备以及云技术的应用都为车牌识别深入发展添彩。


  前端监控与配套设施很重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车牌识别系统,虽然各种图像识别算法不断推陈出新,一定程度上补救了原始图像可能的质量缺陷,但也必将牺牲一定的识别准确率。反过来,在识别技术相对成熟稳定的情况下,对前端摄像机以及配套设施的合理选择与架构,即最大限度提高原始图片的质量,可在提升系统识别率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一步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除了摄像机本身,更有补光设备等。


  1、摄像机


  车牌识别与车牌在图片中占据的横向比有关,一般需求在60~100个像素,最大不高于300(根据识别软件厂家的研发能力而不同)。一条标准车道(3.75~4.5米)大概占据800个横向像素,故而两百万的高清摄像机可兼顾到1~2条车道,五百万则可以兼顾2~3条车道的信息,亦即在提供更优质图像的同时,高清摄像机也节省了前端硬件的投入。


  从标清到高清,前端摄像机像素上的革命性升级,也给车牌识别带来了革命性发展,据此凌云光子技术集团客户经理王锐更深入到了感光传感器的角度:“CMOS可提高图像质量,解决CCD诸如成本偏高、帧率限制等固有弱势。可以说,CMOS或将引领未来的高端高清摄像机市场,而尖端的CMOS技术,会对车牌识别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朱克玉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考虑到安防行业应用需求,因为CCD传感器灵敏度相对较高,且能有效避免移动物体的成像变形等问题。至少在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采用CCD传感器机会较多。”


  除了高清趋势,针对车牌识别系统的需求,前端摄像机必须允许用户自行设置快门、增益等图像参数,以得到最佳图像效果,同时还需具备优秀的低照度、灵敏度、稳定性及白平衡效果,并具备二次开发的能力,方便工控机或内嵌抓拍处理器获取摄像机的参数信息,或写入配套的算法。最后,其需具备丰富的I/O接口,以便接入地感线圈、闪光灯等外围设备。


  2、辅助硬件


  目前我国对于车牌识别准确率的标准是白天不低于95%、夜晚不低于80%,由此可见夜间识别率存在大幅的降低,究其原因,还是图片的质量问题,当然这里的影响因素较为单一,即光照。


  针对这一问题,算法方面一直有所升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点并提亮抓拍到的图片,但针对夜间光照度差的情况,更多的升级选择在硬件上。除了在摄像机方面采用灵敏度更好的尖端CCD、CMOS芯片(当前选用灵敏度更好的CCD仍较多)及大口径镜头,以提升相机的夜间灵敏度。更多的还在于夜间补光设备的选择与安装。通过立杆高度与补光灯角度的配合,获得科学的补光效果,尽量使光线正面打到车牌上,而在补光灯的选择上也经过了一定的发展:


  闪光灯(气体灯):峰值亮度高,优点是可以拍摄到驾驶室的人。但平均寿命短,光污染大,对人眼有一定损伤,甚至可能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有相关硬性要求出台,限定了闪光灯的使用范围;


  LED频闪灯:能与摄像机保持同步,亮度优于常亮灯,也具备爆闪的方式,亦可看清驾驶室,相对而言安全性更好,只是图片质量会比闪光灯稍差。


  除了补光方式的演变,博康智能产品经理王朝英还补充道:“安装上可从过去摄像机位置固定的静态方式,慢慢发展为搭配云台,以配合运动车辆来进行更好的抓取。”


  技术突破云平台控制成本


  技术突破还在于对图像的处理。按正常判定来看,一部监控摄像机对应一条车道,如今车牌识别技术和图像处理能够提高,因此目前识别系统可应对两条车道的车辆车牌情况。依靠强大的内核处理器,可处理较大的图像格式,因此在图像识别和处理上得到了双重提升。简单、有效是视频识别系统标配的要求。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