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山(楼盘)首条快速公交示范线试运营刚好满一个月时间。运营初期效果如何?市民乘坐情况如何?针对上述市民提出的快速公交"月考"问题,中山市公交集团日前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根据中山市公交集团的监测数据,自春节前该线路开通以来,快速公交客流量呈日渐上升趋势,目前已由开始的0.8万-0.9万人次/天提高到了目前的1.5万-1.6万人次/天。据悉,为了提升快速公交运营速度,未来部分红绿灯口或将考虑试行"信号优先",通过调整红绿灯出现的时间来减少快速公交的候车时间。
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支线的班次、线路等,未来都会做一些调整。"记者了解到,目前快速公交每日运行班次近500次,未来待线路正常运行时,将根据实际人流量作出调整。
公交集团表示,在目前运营的三条支线B10、B11、B12中,B10"汽车总站-博览中心"出现了人数爆满的情形,而B11"人民医院站-城轨中山站"、B12"城轨中山站-开发区公交枢纽"则出现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未来都有可能进行调整。"其中,B10将考虑进行班次加密,缓解现有的运力压力;因为现在已经有两条线路经过城轨中山站,所以也有考虑到B11是不是延伸到中山北站,B12延伸到中山港码头站,尽量使线路设置合理一些。"
中山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为进一步提升快速公交的服务品质,未来或还将考虑对其实行适度的"信号优先"。据透露,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在实行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优先保证公交车通行。
公交信号优先
名词解释
所谓信号优先,一般做法就是在沿途埋信号设备,当公交车靠近路口时,车上安装的设备可发射信号;这时路口处的设备接收到信号后,可以根据公交车的速度计算出公交车通过路口的大概时间。如果当时信号灯马上就要由绿转红,则会临时调整,将绿灯时间延长几秒钟,保证公交车顺利通过;如果当时信号灯是红灯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临时调整,将红灯提前变绿灯,保证公交车顺利通过。
六问快速公交
作为中山公交系统的新事物,快速公交的首次"月考"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市民与网友提出的热点问题,值快速公交满月之际,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仕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市民及网友抛出的"考题"进行回应。
问:目前客流量与预期有无差距?答:有的,现在比预期少了一半左右,但总的流量在逐步提升。
根据设计方案,这条线路正常运营的数量大概是3万人/天。现在这个数据当然跟一定的因素有关系:一是现在还有三个站点没有投用,影响了这个路段的上下客流;二是现在还在试运营,跟投入的班次也有一定关系。
问:快速公交为何行驶速度不快?答:这跟试运行磨合期所控制的速度有关,以后会至少提高10公里/小时。
城区的行驶限制在60公里/小时之内,因为我们还在试运营,司机的操作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我们要求司机基本控制在50公里/小时内,以后正式运营最少会提高到60公里/小时,甚至也有可能跟交警部门协商,把速度再提高一些,全程运营时间可以缩短至22-25分钟。
问:红绿灯路口如何实行信号优先?答:这里说的是一种"适度优先"不是全程优先,只在部分有必要的路口试行。
快速公交已经实现了"路权优先",根据中山现有的道路条件,再实行全程信号优先的可能性不大。但在部分有必要的路口试行信号优先我觉得是可以考虑的,而且在技术上也不难解决,已经有城市在尝试。当然,是否实行也需要进一步考证,毕竟涉及的东西比较多。
问:支线是否也将考虑路权优先?答:有这样的考虑,以后有可能在有条件的道路划出专用道来供支线通行。
现在只有主线实现了路权优先,支线还是按照普通公交线路来运行,也是根据现有的道路条件考虑的。按照"一横二交叉三横"的公交规划,快速公交的网络将延伸到环线,未来的支线就有可能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划出专用道来通行。比如富华道比较宽,可以考虑;到中山一桥这些相对拥堵的路段,就不再划线,这样至少可以实现在部分路段优先通行。
问:二号线何时开建?答:今年主要完成前期调研阶段。
二期是环线工程,但现在是做东环线还是西环线还没有确定,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再做规划。今年的任务是要做好2号线的前期工作。事实上,在前期工作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按照1号线的经验,建站点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12公里的路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问:剩余三个公车站点何时投用?答: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3月底或4月初可建成使用。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