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管控 > 正文

广州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2016-09-08 11:34:5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摘要: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似平常的红绿灯发展史其实就是整个广州交通管理变迁的缩影。近期,广州正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

        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似平常的红绿灯发展史其实就是整个广州交通管理变迁的缩影,其中科技发展带来的神奇变化无处不在。近期,广州正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30年前:指挥基本靠手,通讯基本靠吼
 
        上世纪80年代,广州街头十字路口的蘑菇岗亭里,值勤民警依靠手动调节开关来控制信号灯。“手按一下是红灯,再按一下就是绿灯,那时人们管这种红绿灯叫‘波仔机’。”1985年成为广州交警一员的卢警官说,当时汽车少,路面基本都是“单车大军”,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也会出现拥堵情况。
        他所在的流花大队辖区,每逢广交会布展和撤展,从广州火车站附近到大北立交这段路,时常需要交警来指挥交通。为了更好地传递“情报”,当时的中队长充当起了“信鸽”,骑着单车一路奔向各个交通岗亭去通报情况。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对讲机开始普遍用于交警的日常工作,1995年后,广州一线执勤的交警才每个人配置一辆摩托车。
 
30年后:点个鼠标就能控制全城交通
 
        见证了广州交通科技从无到有的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总工程师、交通科研所所长刘宗广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地介绍了广州交通智能发展的30年。
        1992年,广州从澳大利亚引进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能对整个区域进行协调控制,而不仅仅是一条街道,几个红绿灯。”
        广州交通管理的第一个分水岭在1993年。当年12月29日,广州市交通指挥控制中心正式启动,以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为主,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为辅,对市中心区40个路口的交通进行区域协调控制,对26个路口实行闭路监控。2006年,广州交通管理迎来第二个分水岭。当年9月,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建成。
        时至今日,广州智能交通注入了“互联网+”的新鲜血液。2016年与高德地图签约合作,利用高德地图大数据,打造智能交通。刘宗广说:“现在靠一个系统就能控制全市交通了。”
 
未来: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广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泽驹透露,目前,广州正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这一平台可应用于路口运行效率监控。”吴泽驹介绍,路口运行效率监控主要针对两种现象,一是路口运行失衡,二是出口溢出。当一个交叉口某个方向非常拥堵,而其他方面运行顺畅,则称之为路口失衡。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拥堵方向的信号配时,减少顺畅方向的配时来缓解路口的拥堵。对于严重失衡的路口,系统会发出报警,提醒交通指挥员关注,并采取下一步措施。
        出口溢出预警则是监控出口拥堵情况,将溢出可能性大的路口进行排序展示,以便及时实施流量控制和干预,避免路口溢出导致路口瘫痪。
        今年6-7月,海珠区路口全天平均失衡指数排名表显示,南华中路-宝岗大道位居失衡之首,失衡指数为1.14。
作为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首个案例,交警部门对这一路口采取优化措施,将拥堵时段增加南华中路放行时间至70秒;并拆分南华中路放行相位。最新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优化,南华中路-宝岗大道9时-13时和15时-20时的平均拥堵指数分别下降了25.75%和11.83%。(广州日报)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