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诱导 > 正文

政协委员建议推广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

2013-01-11 16:47:25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网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  “停车难”是许多城市的通病。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收到的提案中,许多政协委员对破解城市“停车难”提出建议。民盟福州市委会建议,将建设立体停车库作为突破口。委员黄川则认为,要多管齐下,完善停车位规划,推广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破解难题。现状:停车位缺口大

  “停车难”是许多城市的通病。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收到的提案中,许多政协委员对破解城市“停车难”提出建议。民盟福州市委会建议,将建设立体停车库作为突破口。委员黄川则认为,要多管齐下,完善停车位规划,推广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破解难题。现状:停车位缺口大。


  王先生最近开车从西二环到东街口办事,车程不到20分钟,但找停车位花了半个小时。这不光是王先生的遭遇,随着福州机动车保有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案例凸显出福州停车位规划的滞后。


  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30万辆(其中私家车约25万辆),其中市区约50万辆。如果按国际通行标准,每辆车需配1.42个泊位来计算,全市需要停车位至少在184.6万个以上。


  根据市规划专家的调查,福州二环内现有停车泊位9.37万个。其中公建、住宅配建停车位为8.82万个,路外公共停车位为1994个,路内停车位为3482个。停车泊位多分布在鼓楼、台江地区,但这两个地区的需求量相应也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大。据研究显示,像台江区的停车泊位缺口达2万多个,鼓楼缺口在1万个以上。立体停车库:最经济的停车选择


  福州停车难,难在哪里?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所总结了4个原因: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乱停车现象严重;立体停车场建设力度不足;停车管理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城市里寸土寸金,建设立体停车库被认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实际上,立体停车库在福州并不是新鲜事物。2005年,湖东路凯捷大厦引入民资,建立福州市第一个立体停车库。此外,大利嘉城、市按摩医院公交站东侧、万达广场、信和广场、新华都广场等公建项目都建设了地下两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但这些车库大多并未对外开放,主要是自用。


  据统计,福州现有立体停车库约800个,而北京超过2万个,上海超过1万个。在福州市全部停车泊位总数中,立体停车泊位所占比例小,与台北市立体停车泊位在全部停车泊位中所占95%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对策: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既然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良方,但为何没有形成规模呢?据了解,建造并维护立体车库,投入的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以地下平移升降式车库为例,每个车位的造价为2万多元,后期维护成本也偏高,存在成本高、回收慢的问题。


  为此,民盟福州市委会提出,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涉及项目审批行政部门主动对接服务,加快审批进度;鼓励有停车需求的在建、已建项目建设立体停车库,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方便周围居民出行及停车。如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里的在建楼宇可建设立体停车库,可鼓励市一医院外停车场以及中亭街地下停车场等进行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给予立体车库优惠政策。如对设置50个泊位以上的平面式或30个泊位以上的立体式公共停车场,可免缴城市配套费,同时实施营业税部分减免优惠。鼓励单位利用废弃厂房、闲置用地兴建公共停车场,发展立体停车场。将占道停车场收入补助公共停车场建设,特别是立体停车场建设。建议:推广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


  除了加大停车场规划投入,一些委员还建议通过加强停车管理,最大程度提高泊位利用率,解决停车难问题。


  委员黄川建议,完善和改进城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并在全市加速推广运用。这个系统可实时提供停车场(库)的位置、车位数、空满状态等信息,指引驾驶员停车,能够减少寻找停车场耗费的时间,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缓解路网压力。此举还可引导市民在有泊位的停车场停车,改善位置不佳的停车场的经营状况,从而刺激加大停车位供给。


  黄川还建议细化“咪表”泊车管理,引导车辆在非繁华地段、非繁华时间停车,加大停车位周转率,从而提升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水平。可采取价格干预、细化收费时段等方法,加强“咪表”泊车管理。建议将目前的以30分钟为收费单位改为以15分钟为单位,在15分钟以内的停车不收费,对停车超过15分钟的按全部停车时间收费;细分收费地段,适度降低非繁华地段的停车收费标准;夜间不收费时间按地段区分,建议在非繁华地段将不收费时间改为18时至次日7时。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