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上海参加某北斗导航领域的业务研讨会,会后的直观感受是,包括卫星、芯片、天线及下游应用的整个产业链都在快速发展,形势很乐观,只有地理信息(地图)行业陷入迷茫。
究其原因,地理信息行业正遭遇两头困境。一边是盗版的冲击,据说目前一套盗版全国电子地图价格仅5000元,而公司对应的采集和维护费用却在千万之上。另一边,地理信息企业和传统媒体一样,正面临着“触网”的尴尬—互联网企业每年仅花数百万元买下地图,将之作为流量入口,免费提供给用户,导致地理信息公司的业务空间更为狭小,同时也更依赖前者。
比如去年8月,百度导航宣布完全免费,高德软件被迫跟进,收入锐减,今年2月高德软件被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剩下为数不多的独立地图商,四维图新、凯立德、灵图等的出路,引起市场关注和猜测。
除了被互联网巨头并购,还有别的出路么?
研讨会上有种想法是,攻占地理信息背后的产业,做更大的地图市场可能是一种选择。事实上,国内有的地理信息企业也在寻求这方面的转型。
首先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当一个行业遇到天花板时,必须要寻求突破。马云的淘宝在电子商务领域继续扩张遇到瓶颈,转而选择基于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业务直接对接的物流业,菜鸟物流因此诞生。同样道理,地理信息产业,不仅包括泛数据信息,包括互联网、行业数据等,也包括行业所带动的产业链条包括仪器、软件等。专业的数据供商将来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延伸至更大的市场。
其次,关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现在业界明确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包括:由强信息向弱信息转换;由专业人士到大众的转移;从技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以地图为入口的应用转向以应用为入口的地图。也就是说,以后用户只要懂一点基础的知识,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出不同的地图,在帮助用户制作地图以及满足具体需求方面拓展出新的市场。现在消费者在百度地图中寻找衣食住行的信息,未来可能就是在衣食住行等应用中直接打开个性化的地图。
最后,用户对地图的需求发生革命性变化,地理信息本身也将随之变化。比如,将来交通路况的信息地图,就有可能是很多用户共同完成的动态地图。而地理信息地图也可以用来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大范围雾霾及公共安全等问题。
总之,用户对地图的需求,不再仅仅是通过平面地图找位置、路线,而是冀望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等组成的动态信息获得更佳体验。如果地理信息公司果真实现了这些功能,其自身也就完全具备了互联网基因。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