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云翅膀”,迈向大市场 海信轨道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城轨云互通测试
2017-12-27 17:27:35 责任编辑: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地铁线,其实是各种系统、技术的结合体。但随着城
地铁,作为现代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地铁线,其实是各种系统、技术的结合体。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入发展,传统平台该如何满足日新月异的业务新需要、应对不断增加的数据资源?在海信轨道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之初,就已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给其插上了“云翅膀”。近日该系统也正式通过“城轨云互通测试”,迈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云的概念和轨道交通行业中各系统的分散集中是特别匹配的,因为云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分散调度集中管控的系统。通过云计算覆盖并管理当前轨道交通的各个系统,是行业向前发展的趋势。”海信轨道交通事业部总经理王海胜说道, “轨道云化将会是一个行业新热点。”
作为海信自主研发的轨道综合监控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11号线。那么在云化的轨道线路上,运行效果如何呢?海信也将该系统与华为城轨云平台进行了互通测试。
“华为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在轨道领域运用‘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城轨云领域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所以能够通过该测试,充分说明我们的系统,不仅适用于普通地铁线路,在‘云’化的地铁线路上同样适用。”海信轨道交通事业部研发经理曹瑞兴说到。
据介绍,华为城轨云平台测试有着自己一套严谨、专业的测试要求,测试系统在接入平台之后,不仅需要其平台各项性能正常,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也需要正常使用。不过,借助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积累的经验,海信瞄准行业前沿发展趋势,在轨道综合监控系统研发之初就提出了自己的“云”解决方案,采用内存数据库+消息总线的系统架构,行业内率先突破了1000万点的系统规模。“所以我们的系统很快通过了测试,别的厂家需要两至三周才能完成了测试,我们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插上“云翅膀”,迈向大市场,未来也期待海信轨道综合监控系统,能够为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