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海信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实力上线,颠覆传统管理方式,

2018-03-30 15:28:53 责任编辑: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来临,许多领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运营管理领域也不例外。3月29日,海信发布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该平
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来临,许多领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运营管理领域也不例外。3月29日,海信发布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感知等技术,颠覆传统公路管理方式,在该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变革。

 

▲海信网络科技交通运输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钊在第二十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上发布智慧公路系统

 

海信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可实现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路网监测、应急处置、信息服务、业务管理等各类信息的互通共享,能够让路网运行态势尽在掌握,重点解决桥梁、隧道、易发事故路段等重点区域的运营畅通和安全风险问题并及时主动预警;同时,能够实现对公路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保障高速安全通畅运行的“贴心管家”。

 

 

 

打破业务壁垒,建立统一管理平台

 

我国公路运营管理涉及路网监测与指挥调度、路政管理、道路养护、机电运维等多项业务,几乎每项业务都是由不同部门负责,部门间“各自为政”已经成为行业共知的通病,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互通,极大地影响了跨部门业务的效率和全局综合运营分析与决策能力,急需一个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改变现状。

 

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海信研发了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构建一个共享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支持数据信息的跨部门流转,实现部门之间协调办公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年项目实践经验,从客户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海信智慧公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业内率先实现了“综合分析、运营收入、交通阻断、道路养护、项目管理、人员车辆、机电运维、信息服务”1主8从多维度可视化指标,有效支撑了决策领导对整个高速公路的总体掌控,让公路管理驶向智慧化新时代。

 

 

打造外场终端,实现内外联动

 

外场作业以及应急调度难以痕迹化记录和实现有效监管有效监督是行业存在的另一大问题。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公路指挥调度工作仍局限在指挥调度大厅中,信息、指令往往只能通过电话传达到外场作业人员,外场的情况也很难准确地传递到指挥中心。

行业内普遍推广的APP,安装在个人手机上使用,没有考虑公路外业的特殊环境和作业人员的特殊需求,包括续航能力、阳光下显示效果、手机防护能力等。即使有定制设备,整体硬件运行配置也较低,反应速度慢。

 

对此,海信推出了智慧公路外场专用终端,实现日常作业和应急调度的内外业一体化联动。举个例子,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指挥调度中心可能需要通过电话等通知路政、养护部门的人员处理现场,事故进展过程中或完成后再通过电话向调度中心进行反馈,整个工作流程无法信息化留痕。

“而现在,调度员可以通过平台向路政人员、养护人员下发调度指令,使指挥调度工作从桌面到路面,重点实现了跨部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不仅实现了内外业一体化联动,也解决了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海信网络科技交通运输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钊博士说道。

 

摸清资产家底,形成动态管理

高速公路范围广、设备多,如何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海信智慧公路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二维码识别的信息化盘点手段,形成全局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台账,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为信息化资产建立统一、完整、准确的信息档案,通过平台化工具,保持资产基础数据的准确、鲜活;同时,利用大资产主数据与业务流程充分整合,为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未来,随着管理对象的丰富扩充和管理粒度的细化调整,在基础信息管理方面能够按需无缝适配。从而实现资产主数据完整记录、科学管理,将资产主数据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

 

一站式运维,确保系统效果

重建设,轻运维,导致后续运维升级不到位,影响建设效果的发挥;系统上线后运维管理和优化升级跟不上,导致系统的作用逐渐贬值,是行业内常见的问题,周博士说,“其实,假设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期是一年的话,运维期至少有五年甚至更长,而恰恰是运维期间,信息系统的价值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而运维过程必须保证一定的人力、资金投入。”

海信推出的公路运维管理系统实现了“检测 – 运维 – 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一平台检测确保设备设施故障及时发现,提高设备的可用率,提高整体运行效果;一站式运维可以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实现运维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和管控;一张网评价能通过对服务效果、服务质量、人员绩效、产品质量的多维度进行分析,为应用效果平台评价提供依据。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