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亮剑视频侦查技术,玩转图像鉴别大赛!海信携手中国刑警学院展开深度合作交流

2019-08-05 16:43:49 责任编辑: Esme
摘要:7月底岛城开启热热热模式,不仅是天气热度不减,在互联网产业更是热浪频频。随着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海信与中国刑警学院深度合作,

7月底岛城开启热热热模式,不仅是天气热度不减,在互联网产业更是热浪频频。随着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海信与中国刑警学院深度合作,通过论坛发言、冠名赛事、参观交流等,在会上、会外也掀起了一股股科技浪潮。

 

大会发声,亮剑视频侦查技术

 

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于7月25日在青岛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以“智联互通智享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的互联网和制造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会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探讨。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公共安全事业部首席科学家孙论强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刑警学院承办的平行分论坛——声像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学术论坛,并以《基于海信公安云脑的一体化视频侦查平台》为主题做了重要演讲。

 

 

孙论强指出:“在目前的公安实战中,如何从庞大视频大数据中智能化地提取有效线索信息,是行业最为普遍的痛点所在。海信公安云脑不仅具备行业领先的视频大数据治理能力,还拥有开放共赢的智能‘算法仓’,其中视频分析算法不仅可快速对视频中的人员、车辆、非机动车、人脸和事件进行结构化分析,更能够依靠业界领先水平的视频分析能力和人脸识别准确度,为公安、交警、综治等用户提供更有实现效果的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服务。”

 

 
在实战应用场景上,海信取得突破性进展:
 
· 基于跨镜头下的人脸与人体特征关联,结合时空分析,实现人像的精准追踪。
在视频监控图像中提取人脸、人体的关键特征(精准度较同行提升10%以上),通过人像聚类、特征匹配、时空分析等,实现跨境头下的人脸与人体特征关联(以图搜图首位命中率较同行提升10%以上),精确掌握人员轨迹,追踪有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 同视频下进行人脸与“人车非”的全目标识别,实现不同场景下嫌疑目标快速分析。
在同一监控视频源下,实现人脸、人体、机动车、非机动车等全目标识别(视频分析能力较同行提升10%以上),节省算力资源,同时基于算法仓实现不同算法按场景灵活调度,实现不同场景下嫌疑目标的快速分析。

 

孙总的发言收获了与会嘉宾及观众的热烈好评。

 

 

参观交流,夯实合作基础

 

据悉,在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召开首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单大国教授率领代表团前往海信网络科技公司进行了参观交流。在参观海信科技创新馆及海信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时,孙论强向单大国副院长一行详细介绍了“海信智慧交通系统”、“警卫交通安保系统”及海信“公安云脑”实战平台等全国领先的应用产品。

 

 

通过身临其境地参观交流,加深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对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冠名赛事,首届海信杯数字图像鉴别大赛火热开幕

 

 

在本届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同期,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上海市公安局和青岛市公安局承办,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声像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学术会议暨海信杯数字图像鉴别大赛也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大赛以创新、拼搏为主题,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为视听技术相关领域研究生创造展现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及业务合作,为研究生开拓创新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重庆警察学院等省内外18所高校40余名硕士研究生参赛,首次实现了地方院校与公安院校研究生同台竞技,不仅吸纳更多力量去思考、解决公安实战问题,而且促进了全国公安实战部门与省内外院校的学术交流,为今后的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在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期间的一系列交流活动,海信网络科技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互通机制,加深了合作关系,为公安领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积蓄储备力量。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建立高效的校企科研合作渠道,进一步推动包括大数据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在公安业务中的科研转化和创新应用。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