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持非接触测温和不戴口罩监测一体化防控的轨道智慧安防系统,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乘客的乘车安全。
针对地铁客流密集、人员流动速度快,一旦有感染者进入,疫情传播速度快、难追查等特点,海信智慧地铁方案增加“入口防得住、进入追得到、风险提前控”等业务创新特性,协助地铁运营在疫情期间做好疫情防控,保障运营和乘客的安全。
1)高效非接触式人体测温及智慧安防方案,对异常人员进行防控。
在安检入口和出口闸机安装热成像摄像机,对乘客进行非接触式测温,并联网接入轨道安防平台,当识别出体温不正常人员,系统自动报警,站务人员可对筛选出人员进行复查,同一时刻可以检测10人,实现无感通过,效率提高10~20倍;提供疫情记录与上报模块,在安检处与出口闸机处部署客户端,对复查确定体温异常的记录其个人信息,统一登记,形成疫情防控报表上报上级部门,便于进行疫情管理;依据掌握的乘车信息,实现疫情车次及车厢信息查询。疫情过后,投入设备可作为人脸布控摄像机继续利用。
2)自动识别人员聚集和不主动佩戴口罩人员及智慧安防方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自动识别站台内人员聚集情况,一旦发现安防系统自动报警,站务人员可以主动采取疏导措施;识别不带口罩的进站人员,视频识别后主动报警,利用行业独有的多路视频联合追踪移动目标的功能特性,可以协助站务人员追到该乘客,强制佩戴口罩。
2、支持车厢拥挤度监测和显示的乘客信息发布及诱导系统,降低车厢拥挤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含有多节车厢,由于站台出入通道的位置和乘客走行的习惯,不同车厢的拥挤度会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这都为防疫造成了困难。
通过获取车辆轴重、视频分析等数据,通过站台PIS屏向乘客发布不同车厢的满载率信息,从而疏导乘客向更为空闲的车厢登车,使车厢拥挤度均匀分布,减少接触感染。
3、支持车站拥挤度预测及协同限流控制的线网中心系统,控制车站拥挤度。
目前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基本成网,路网的客流变化都会对某个车站的拥挤度产生影响。同时,疫情防控期间的客流密度要求更为严格,并且需要同时对车辆和车站的拥挤度进行管控,车辆满载率达到上限后,容易导致车站内乘客拥挤度的持续上升。因此如何实现路网车站拥挤度的准确、高效的控制是难点。核心一是能准确预测,二是能有效控制。
1)客流预测与推演技术,实现站内滞留人数及区间断面满载率的准确预测达90%。
针对站内滞留人数及区间断面满载率等精细化指标预测难的问题,准确构建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模型,推演客流在车站及路网的分布情况。推出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客流动态分配算法,实现进站量、出站量、站内滞留人数、换乘人数和区间断面满载率预测,实现大客流预警及乘客诱导,指导运力配置计划及客运组织方案制定。
2)基于OD分析的线网协同限流技术,实现车站拥挤度有效控制。
目前车站的限流通常采用单一车站固定时段限流或简单选取拥挤车站临近站进行限流,只考虑了车站出入口的限流控制,未考虑车辆下客带来的车站拥挤度的变化,会导致实际限流效果不佳并降低整个线网的运输能力。
我们通过对全网的客流OD进行分析、预测,根据需要管控的拥挤度阈值,提前识别出拥挤度超限的车站,针对当前超限需要管控的车站,建立客流分配模型,分析其客流分配特征,识别出拥挤客流的来源(客流源车站)及分配比例、客流峰值到来的时间,并根据车站的客流流入控制措施(设置围栏、导流栏,闸机控制、电扶梯控制、人工引导),生成线网级限流方案(限流车站、限流时段及限流强度),解决了局部限流策略的局限性,从线网整体上确保进入地铁系统的乘客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减少接触感染。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