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医生”的治理之道
近日,由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主办的“信控中国——云上走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将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云上论坛,分别走进青岛、长沙、济南、烟台、银川等五座信控“模范”城市,深度解读当地信控实践。
今天下午,青岛交警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勤务管理科科长程浩作为第一期“走进青岛”云上论坛的首期嘉宾,为我们带来了《青岛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实践》主题分享,海信城市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明也在论坛上做了《青岛信号优化创新实践——交通医生》,详细介绍了海信协助青岛交警开发的“交通医生”信控模式。
01 七年殷殷治堵之路,青岛成功摘掉“堵城”之帽
青岛近年来的交通治理成效显著。在高德地图出具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岛交通治堵延迟指数连续大幅下降,成功摘掉“全国十大堵城”的帽子,被评为“治堵最典范城市”。
例如,在青岛的东海路(珠海支-燕儿岛)平均行程时间均值较原先减少36.35秒,行程时间下降24.37%;原先拥堵较明显的山东路、金水路和重庆路等,通行状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图 | 青岛交通街拍
据悉,青岛智能交通建设始建于2013年10月,至今已近七年时间。与大多数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模式相同的是,青岛市在初期也采用“智能前端+交通控制大脑”的建设思路,基于建设的200余个多目标雷达检测设备,突破定周期控制,实现信号动态优化,先后建设了10 个单点优化、46 个感应式绿波、10个行人二次过街、5 条协调优化、23 个瓶颈控制。总计建设路口800余处,设备联网率超过90%,绿波协调率超过85%。
此外,青岛交警秉承工匠精神,从广泛的市民调查入手,深入了解民众真实地出行需求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的交通组织优化工程。累计完成交通组织优化方案553个,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案481个,区域单向交通微循环方案72个,潮汐车道8处,可变车道9处,待行区38处,主辅分控11处。
02 七年经验思考:信号优化流程应有闭环
经历了近七年的信号优化应用实践,程浩认为,“自适应交通组织优化”对场景有较高要求,只有经过人工挑选的一些场景自适应才能持续稳定运行,很难做到全城覆盖;而精细化管理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受人力资源限制,往往存在问题发现不及时,效果跟踪不闭环的问题,交通治理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频频发生。
程浩总结道:“我们认为无论是自适应控制还是精细化管理都不是信号优化的全部,一个完整的信号优化流程的内涵,应是建立从问题诊断、策略生成、方案优化、效果评价的闭环流程,以‘交通医生’的理念来治理交通。”
03 “交通医生”是今后青岛发力方向
从2019年起,海信已在协助青岛交警实施开发“交通医生”相关功能,预计该系统将在今年11月份上线正式运行使用。
正在建设的“交通医生”系统,预计可以实现针对城市交通治理的科学闭环,其系统规划可包含交通问题诊断分析、优化策略推荐、自适应控制、效果评价四大部分:
1、交通问题自动识别与诊断,问题诊断准确率大于80%: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问题发现与诊断功能,解决6类交通问题发现不及时,问题原因不清楚,人工巡检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问题自动发现。
2、策略自动推荐和信号智能控制,准确度大于80%:实现5大类6种信号调优策略的自动化推荐,辅助人工制定信号优化方案,减少对信号调优专业人员的依赖,同时对信号方案进行持续优化。
3、精细化和场景化的配时方案优化:丰富自适应控制方式,覆盖更多的交通场景,进行精细化和场景化的配时方案优化。
4、效果评价:基于信号调优策略建立评价方法体系,实现对常用的绿波协调、缓进快出、截流控制等策略场景控制效果进行专业性评价,跟踪运行效果,以此促进调优工作的持续开展。
目前,“交通医生”系统已初步完成了原型建设,后期会根据青岛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研究。
“未来,当青岛‘交通医生’系统最终建设完成后,可实现信号的全流程自动优化和闭环管理,真正做到交通运行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海信城市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明总结说。
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协助青岛交警进行交通治理七年,海信在交通治理技术、项目建设模式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领域的探索从未止步。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海信与全国交警一起砥砺前行。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