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实施。《决定》规定对于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这一规定意味着公民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的方式将在全国推行,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市民可以参与到交通安全的治理工作中来。
违法信息审核量剧增,类型多样
一直以来,交通治理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车辆乱停乱放、超载超速、闯红灯……各种交通违法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依靠交警部门管理审核,工作强度和难度较大。
此次新规之后,交警执法部门除了需要审核日常道路监控设备的违法视频之外,还需要处理群众上传的交通违法举报视频材料,需要处理的材料又将增加一个量级。据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消息,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已累计受理各类交通违法视频举报线索超过400万条,审核数据量可见一斑。
从近几年群众举报的交通违法类型来看,违法变道、违法占道、违法停车、加塞、变道不打灯、逆向行驶、不交替通行、不礼让行人、开车打手持电话等容易导致车祸,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名列前茅,针对货车违法占道、超载、号牌污损、反光标识不全以及机动车刹车灯不亮等涉及机动车运行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视频举报数量较多的情况。
群众上传的违法视频质量不一,审核耗时耗力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单位或者个人所使用的影像抓取设备不同,图片分辨率不一致,并在影像抓取过程中伴有抖动、阴影等情况,给执法部门的审核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审核压力,同时新规定第十九条提出执法部门需五日内对违法行为举报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录入违法信息管理系统,这进一步要求执法部门加快举报视频的审核速度。
人工智能助力减轻审核压力
基于对交通安全监管的深入研究和长期探索,眼控科技聚焦交通违法举报视频审核压力大的问题,推出交通违法举报视频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视频中目标车辆的运动轨迹及驾驶行为,并根据规则库自动判别是否违反交通法规,可大大减轻执法部门审核人员的审核压力。
交通违法举报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利用先进的算法模型,可解决视频场景复杂、目标车辆难以定位、车辆行为不明等问题。如利用视频分类技术区分手持设备拍摄场景与车载设备拍摄场景;利用实时分割技术,实现对白实线、黄实线、虚线等车道线的实时检测;利用目标检测模型和目标重识别模型,能够对目标车辆进行追踪,辅助审核人员及时定位目标车辆;利用视频理解技术,还可以实现车灯状态判断和初步的车辆行为分析。目前眼控科技的交通违法举报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可支持变道不打灯、压线、违法变道、连续变道、加塞等多种违法类型的审核。
目前,该系统已在多地交警部门上线运行。实践证明,该系统对于审理压力日益加大的执法部门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大大提高了对违法材料的审理效率,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快了违法举报材料的受理反馈速度,显著提升了群众在交通安全治理中的参与感。
眼控科技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具备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成熟的产品体系,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眼控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球交通安全治理,构建良好的交通安全新生态。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