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访谈 > 正文

ETC与城市智能交通的融合从电子车证开始——访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咏平博士

2011-12-21 10:27:41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

  刘咏平博士,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业于英国QUEEN'SUNIVERSITYBELFAST电子工程专业,一直从事智能交通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曾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行业技术标准编写。

  中国智能交通:请结合金溢科技今年以来中标的ETC项目来谈ETC在各地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刘咏平博士:今年,我司在以前的优势省份继续保持了优势,同时也继续拓展了安徽等地的新市场。由于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和财政部ETC政策的推动,各地ETC保持了更好的发展势头,为ETC企业发展带来了利好的产业环境。目前全国17个以上的省份开通了ETC系统,已经建成2000多条ETC车道,ETC用户超过150万,根据有关规划,"十二五"末期望达到ETC系统覆盖率在60%以上,用户500万个。对于这个数据我司觉得稍显保守,随着ETC走入城市,如停车收费和电子车证应用的发展,"十二五"末用户数量应为该数据三到四倍以上。

  中国智能交通:您是否认为ETC的客户增长还是有些缓慢?您认为除目前所出台的政策和市场措施外,还应如何推广ETC的应用?

  刘咏平博士:目前ETC客户虽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速度,但相对而言还是稍显慢速。ETC系统的效益发挥是与用户数量直接相关的,用户越多,整个道路通行速度越高,业主营运成本越低,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就越高。交通运输部推出的ETC政策,为各地ETC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要让ETC能被广泛接受和能让广大用户爱用,还需要更加直接的鼓励和附加更多的服务,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业主单位一起努力,制定更加优惠的产业鼓励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使用折扣。一旦ETC用户成为道路的主体用户,业主的营运成本会大幅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也会带来收益的增加;此外,ETC能采集精确的车辆信息,可为交通管理和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撑,也能为开发增值应用和增加额外收益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中国智能交通:请问将RFID和其他ITS系统结合,贵司做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

  刘咏平博士:我司的产品主要定位在5.8G微波短程通信技术(DSRC)方向,它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性前端技术,具备车辆自动辨识(AVI,广义上可以归属于RFID技术)、车路双向实时通信和交通电子支付功能等功能,可支持涉车涉驾管理与交通执法、路桥隧和核心城区车辆自动收费、智能化停车管理与收费、小区/园区/港口/海关出入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等广泛的智能交通(ITS)应用。

  5.8G微波DSRC技术是国际范畴内普遍采用的ITS系统前端通信技术,优势在于能支持车-路与车-车间实时、高速和安全的通信,这是目前无源RFID、2G/3G/4G和GPS技术不具备的,也是DSRC技术能与后者这些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和相互结合使用的基础。ITS系统往往涉及人、车、路、环境和中心等多个要素和环节,现有的前端技术由于自身特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无源RFID由于受通信机制和安全机制限制主要适用于对移动速度和安全要求不高的车辆管理与物资管理应用;2G/3G/4G等移动数据通信技术采用基站与终端相互交互的通信方式,不适于车-车和车-路之间的直接实时信息交互,而适用于"人-中心"和"车-中心"应用模式,主要用于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场景;GPS技术在ITS中用于车辆定位,它通常与2G/3G/4G技术结合使用,以助后者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功能;5.8GHz微波DSRC技术专门为车辆高速移动下的车-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