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海外ITS > 正文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扩展应用探讨

2012-05-04 14:10:43 来源:《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责任编辑:

\

  "平均覆盖率60%,车道数6000条,用户量500万"一串数字为我们勾画的是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发展的目标。1996年ETC第一次被引入中国,在发展初期,由于没有国家标准,受市场所限,各系统集成公司大多采用国外技术及器材进行集成,形成了国内公司担当集成和市场推广角色,外国公司充当设备供应商的局面,直到2007年,国家标准的出台才平衡了各方利益的纷争和实力的拉锯战。一路走来,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在技术、应用与产业方面虽然屡经波折和反复,但始终寻求出路与突破,自主创新的探索从未停止。从200万到500万,未来5年,我国ETC发展迎来热浪。
  然而,在ETC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技术上的难题需要尽快攻克,ETC注定要在极大的关注中,承受发展与裂变之痛,因为ETC既要快速发展,又将不得不面对扩展应用这一新的课题。
  集成化,芯的现实与梦想
  如同交通运输要制定交通规则一样,车与路的"对话",也要找到彼此懂得的语言。DSRC(专用短程通信),这种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信息的双向传输,实现将ETC系统的OBU(车载单元)与RSU(路边单元)有机地连接起来。国际上,ETC系统使用的通信频道有915MHz,2.4GHz,5.8GHz3种,其中915MHz和2.4GHz频段在移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因其频率争用严重,也不具备有效的安全机制,5.8GHz成为国际ETC系统的主流频段,在2007年5月实施的ETC和DSRC中国国家标准GB/T20851-2007以及2007年10月国家交通部颁布的《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中,规定了我国ETC系统的短程通信频段为5.8GHz,从此我国ETC发展开始了"国标化"之路。
  外来的和尚不总是会念经,传统"舶来"技术也会遭遇"水土不服"。欧洲的"单片式"ETC不具备车道建设组网过程中按需而设的灵活性;日本制式的双片式ETC有着对车载使用环境的高要求和系统与终端设备的昂贵造价;至于当时美国方面的ETC技术,由于采用了2.4GHz频段的非主流DSRC技术,不符合国际发展的方向与潮流,由此,我国针对高速公路多地方主管部门、多业主、多运营管理单位、联网收费、封闭式收费制式等特点,提出了"基于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的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经过了16年的发展,我国ETC从设备、系统、施工由过去的完全国外企业完成,发展到如今完全由国内企业完成并且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