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海外ITS > 正文

轨道交通飚速发展 安防应用前景诱人

2013-02-27 09:55:05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随着国家相关法规、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不断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安防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普遍应用在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安防产业也将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安防轨道交通技术应用主要有哪些表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又是如何?


  一、安防产品及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轨道交通对营运安全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新兴应用领域。从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构成来看,目前主要是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放射性物品探测系统、毒气探测系统、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探测系统、枪支弹药探测系统、炸药探测系统、实体防护系统等构成。


  从应用区域上来看,轨道交通安防系统主要分布在车站、列车内和轨道沿线。目前,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应用主要集中在车站中,投资比重约占整体安防系统建设投资的60%以上,主要以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危险品检查、实体防护系统为主,对车站内情况进行监控,保证旅客安全;列车内安防系统投资比重较小,不到10%;主要以视频监控、列车运行监控、车门监控、火灾监控等系统为主,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和车内旅客安全;轨道沿线以电子巡查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化学以及毒气监测系统、火灾及环境监测系统为主,以保证列车运行环境的安全。从产品上来看,视频监控是目前轨道交通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主要应用在对车站及车厢内情况的监控,车站视频监控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列车中的应用主要以事后查询为主。总体来说,视频监控系统占安防系统总造价的60%左右。视频监控的主要设备有前端的固定摄像机、球机、矩阵、光端机、DVR、监视器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城市轨道交通“大跃进”式的发展,使地铁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安全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防产品和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从广义上说,城市轨道交通配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通信、隧道疏散、紧急照明、防排烟、灭火、屏蔽门、电子巡查、火灾报警、入侵报警、车站与列车视频监控等,同时还设置了专用的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警用安全保障系统和车辆段、停车场安防系统等,并在车站和重要设施配备了警察、保安、护卫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些都是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行。针对安防行业,在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主要涉及视频监控、门禁及出入口控制、危险品检测及实体防护等几大领域。从安防监控角度来看,这将是一篇浩瀚的市场蓝海。


  二、轨道交通安防技术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安防技术正朝着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以及安防综合管理等趋势迈进,未来轨道交通安防应用会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安防视频监控业界通常把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划分为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监控、智能监控四个阶段。3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宽带无线网络(WMAX)等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和IP网络的广泛部署和快速发展,推动了无线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的实现。根据网络化运营下视频系统的应用需求,新建的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应发展成为包括车站级监控、线路级监控、网络级监控,以及市级监控等多级网络。目前,在轨道交通安防应用上;不仅仅是视频监控系统(CCTV),传统的报警监控系统(ALM)、门禁监控系统(ACS)、电力监控(PSCADA)、车站公共与紧急广播系统(PA)等都正在向网络化转变。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约1000公里,车站数量超过600座。按照平均每个地铁站40个视频监控点,每节车厢2个视频监控点,隧道沿线每隔200米1个视频监控点计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将拥有至少4万个视频监控点。轨道交通监控点众多,客流量大,情况非常复杂,仅仅依靠人力很难对各种突发情况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或者视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人流量统计、拥挤检测、人脸识别、入侵检测与报警、遗留物品检测等功能,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将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