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海外ITS > 正文

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

2014-08-19 17:04:40 来源:车云网责任编辑:
摘要:艾瑞咨询集团发布《2014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聚焦“智能用车”热点话题,从市场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用户行为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人的私人出行方式经历了从租车到出租车再到用车的转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便捷的智能用车服务也逐渐兴起。
 
 
  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过了路边招车、callcenter叫车到如今打车软件盛行的发展过程,出租车叫车形式的发展令用户提出更加便利,可以预约的诉求。2013年,国内打车软件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培养了用户利用智能方式约车的使用习惯,积累起一定量的用户基础,为智能用车市场培育了初期市场环境。
 
 
  艾瑞咨询集团发布《2014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聚焦“智能用车”热点话题,从市场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用户行为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智能用车是整合利用社会闲置优质车辆资源和驾驶员,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方式预约或即时预定,帮助自己或他人实现高效率位移的一种创新性出行服务。作为平台方,智能用车平台不需要重资产购置车辆和开放门店,具有轻资产的优势。最终,上游整合车辆资源能力、下游用户的量级及企业运营调配能力将影响着行业体量的大小。艾瑞预计,未来,出租车的千亿量级市场规模和租车的百亿量级市场规模将为智能用车市场提供一定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催生智能用车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060.3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0亿。艾瑞认为,移动互联网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的推动;二是3G/4G的普及迎来了大流量消费时代,催熟了商业化环境;三是移动应用纷纷开始探索商业化道路,使得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端消费能力的提升,在用户规模增长及消费能力增长双向驱动下,为智能用车行业兴起提供良好的发展背景。车型丰富、预订及支付便利、规范专业是用户选择用车服务的主要原因;另外,使用过打车软件及租车服务的用户,对于用车服务的美誉度更高,相比之下,智能用车服务的优势更加凸显。
 
\
 
  现状:海外高速成长,国内起步初期
 
 
  2009年智能用车企业Uber成立,企业初期以整合闲置出租车资源,提供租车服务为主。2011年,Uber正式推出以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智能用车服务。2009-2011年的两年间,Uber累计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关注。同年,来自硅谷著名孵化器YCombinator的一个长途拼车社交公司Ridejoy上线,2012年Ridejoy推出智能终端App,允许用户通过App进行拼车。
 
 
  2012年,MaryMeeker发布《2012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其中提到未来Uber这种用车模式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智能用车行业在国际走热。Lyft、Sidecar先后于2012年成立,加速了行业发展。
 
 
  截至2014年6月,智能用车核心企业Uber,Lyft,Sidecar三家融资金额总额已经超过18亿美元,其中Uber服务遍及中国在内的38个国家,129个城市。
 
 
  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和市场中核心企业的迅速扩张。
 
 
  2006年,以线上租车为发展重点的传统租车企业一嗨租车和至尊租车成立,随后两家企业分别开通线上用车服务,但是整体租车行业收入仍然以短期租赁为主,用车服务并不是主营业务。
 
 
  2010年易到用车成立,企业以智能用车服务为主营业务,快速扩张所覆盖城市和加盟车辆,推动国内智能用车市场发展。
 
 
  2013年6月,Uber由台北开始切入中国智能用车市场。截至2014年6月,Uber已经覆盖国内城市包括台北、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另外,目前国内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等也开始尝试进入用车市场,在智能终端推出用车服务;顺风车、AA拼车等拼车软件出现在用车市场。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到5月,核心智能用车企业易到用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31.0次,典型租车企业中,神州租车人均月均使用此事5.8次,打车软件中滴滴打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9.8次。在使用时间保持一天以上的情况下,易到用车平均客单价最高,滴滴打车平均客单价最低。
 
 
  艾瑞分析认为,从各品类服务代表企业可以看出,目前,智能用车用户人均使用频次相比租车软件和打车软件优势明显。另外,平均客单价较高也是智能用车一大特点,虽然用户规模与其他服务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高客单价使智能用车的整体营收水平保持一定竞争力。
 
 
  智能用车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智能用车的推出是基于用户的明确需求基础上。对于智能用车用户来说,基本的出行需求已经不再是其使用出行方式的首选要素,在满足了基本的出行需求之外,体验需求、情感需求以至于社会需求才能够构建用户的使用粘性和忠诚度。
 
 
  艾瑞分析认为,明确的用户需求是智能用车与其他出行方式的区别和优势,也成为智能用车行业的行业壁垒。但如何能够在满足体验需求之外进一步满足用户的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对智能用车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难题。与之相对应,需要智能用车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车型和更专业化的司机服务。
 
 
  中国线上用车市场规模将爆发式增长
 
 
  艾瑞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线上用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5.3%,预计2016年交易规模将超过79.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8%。
 
\


 
  艾瑞乐观预估,在未来行业内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用户行为习惯养成、行业内技术发展成熟且市场内核心企业数量增长并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在线用车市场将保持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近80亿规模,高于保守预估。
 
 
  趋势一:服务类型扩张
 
 
  智能用车行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而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加入,业内对资源的竞争会对各家企业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智能用车企业服务类型的单一会使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而扩充服务类型,会增加智能用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国外经验来看,2013年4月,Uber在加州拓展拼车服务,这是高端智能用车企业Uber的第一次服务扩张尝试,更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关注Uber;2014年4月,Uber推出即时快递服务UberRush,服务范围暂时限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而在这之前,Uber就在情人节等节日尝试过快递服务。
 
 
  从国内形势来看,2014年1月,北京出台《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允许合理分摊合乘费用被写入指导意见。法规的推出承认了拼车服务的合法性,为智能用车企业增加拼车服务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内对物流牌照的严格监控对智能用车企业造成一定的阻碍。不过,国内O2O兴起,本地生活服务发展方向受到关注,如加入酒店、饭店的预订服务,也可以成为智能用车发展方向。
 
 
  从可行性方面看,(1)拼车服务在国内部分地区被政策法规允许,智能用车的服务扩张可以尝试在出行方式上深耕和延伸,拼车可以作为首选。(2)但对于跨行业的业务扩充,如快递服务,一方面,受到政策法规的阻碍;另一方面,国内信用体制的缺失也使业务开展带来一定难度。(3)本地生活服务方面,与本地住宿餐饮等企业签约,增加出行与食宿环节的结合具有一定可行性。
 
 
  趋势二:与相关行业探索合作模式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行业六大要素,其中“行”是其他五个要素的重要连接方式。随着在线旅游在传统旅游行业中渗透率快速增长和旅游行业中共享经济的兴起,在线短租、在线用车与旅游行业关系越发密切。而在与旅游行业的探索合作过程中,地图服务的运用和支付方式的新增,均可以成为智能用车行业的探索方向。
 
 
  对于在线旅游企业,与智能用车企业的合作完善了整个旅游生态圈,在机酒服务之间完善地接环节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另外,对于出境游服务,智能用车拥有双语司机的优势显现,司机兼导游的模式会更加受到出境游用户青睐。
 
 
  对于智能用车企业,与在线旅游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增加了智能用车企业的分销渠道,增加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与OTA等平台的合作使用车企业能够直接与旅游韩各样进行联系,在旅游行业中,对接机场服务、火车站服务和度假服务等,丰富了智能用车的使用场景。
 
 
  对于用户而言,智能用车企业与在线旅游等行业的合作无疑增加了用户对两者服务的依赖性,无论商用还是休闲,智能用车服务将与用户生活更加密不可分。
 
 
  支付方式的增加和地图导航的运用,也无疑增加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
 
 
  趋势三:人群持续渗透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出行用户中,仅有19.8%的用户使用过智能用车服务;相比之下,使用过打车服务和租车服务的用户渗透率更高,占比分别为51.4%和26.3%。
 
 
  艾瑞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由于智能用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打车服务行业和租车服务行业,行业成熟度有待提高,用户渗透率仍然很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艾瑞预计,随着智能用车行业在国内各级城市的迅速扩张,及用户使用习惯形成,用户渗透率在整体出行用户中将进一步增大。
 
 
  典型企业案例研究
 
 
  Uber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暂处领先位置,但在中国市场尚在发展探索期,扩张城市选择上很谨慎,扩张速度缓慢。日前,Uber在上海推出UberX低价租车服务,开始在国内涉足中低端市场。易到用车方面,近几年来扩张速度持续增长,除中国市场各城市加紧布局之外,已进入Uber的发源地美国市场,并计划进一步扩张,在国际市场与Uber进行直接竞争。
 
\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Uber和易到有一定差异:
 
 
  1、在商务模式上,Uber在国内自己租赁车辆和自己招募司机,司机和车辆均有企业管理,采取自营模式;易到用车方面,租车企业入驻易到用车,用户在平台上选择车型,起到连接汽车租赁企业和用户的作用,实际是平台形式。
 
 
  2、在服务体验上,用户预订过程中,Uber会使用基于算法的系统派单,用户无需选择车型或者司机。相比之下,易到会将所有接单车辆都一一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车型、服务星级、价格、甚至司机的样子,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增加信任感。
 
 
  从目前看,在车辆规模、车型种类、服务类型方面,国内Uber距离易到用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在一个量级,而由于Uber的定价策略问题,常规产品价格相比易到用车并无显著优势,杀进中国,能否撬动易到用车已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本土智能用车市场?
 
 
  智能用车市场未来趋势
 
 
  艾瑞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线上用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5.3%,预计2016年交易规模将超过79.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8%。
 
 
  艾瑞预估,在未来行业内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用户行为习惯养成、行业内技术发展成熟且市场内核心企业数量增长并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在线用车市场将保持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近80亿规模。
 
 
  智能用车行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而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加入,业内对资源的竞争会对各家企业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智能用车企业服务类型的单一会使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而扩充服务类型,会增加智能用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易到用车近期表现看,对于出行场景及旅游的扩展能很好的形成市场布局。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出行用户中,仅有19.8%的用户使用过智能用车服务;相比之下,使用过打车服务和租车服务的用户渗透率更高,占比分别为51.4%和26.3%。
 
 
  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由于智能用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打车服务行业和租车服务行业,行业成熟度有待提高,用户渗透率仍然很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艾瑞预计,随着智能用车行业在国内各级城市的迅速扩张,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渗透率在整体出行用户中将进一步增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