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后装市场,与主机平台不断更新、方案升级换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导航地图在诸如界面、POI信息等方面也有长足发展,但从根本上看,导航功能的操控逻辑、数据更新这些年来依旧没有获得理想的发展。在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全面迈入智能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呈现出碎片化和断点式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地图供应商以往每年发布春季版、秋季版地图数据,以及车主更新地图数据的方式已经落后于市场需求。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凯立德发布的2013夏季系列移动导航系统C-Car版本V4.0地图,其中应用到的地图增量更新技术将改变国内后装导航产业生态格局。从图商的角度来看,尽管他们获取和处理地理数据的速度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每次主管部门的审图进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图数据的及时更新,所以,每年选择春秋两季发布两次数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举;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道路及相关POI信息变化太快,数据更新不及时,就会觉得导航不好用,同时,每次更新都得取下存储卡,到固定网点升级地图数据的模式,都极为不便。
如此一来,在地图数据供应商和地图数据使用者之间,数据更新的“管道”流量不仅太小,而且太细,在一个“大数据时代”,这样的窘境埋没了更多的潜在商业价值,如地图升级服务模式、基于LBS的相关延伸服务等。从本质上来看,此次凯立德发布的新版地图使用的增量更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数据管道”。当需要进行地图信息更新操作时,只更新需要改变的数据信息,已经更新过的地方则不会重复更新,相对以往地图升级的完全更新,增量更新数据更具有针对性和兼备个性需求,同时,由于更新数据量极小,更加快了主管部门的审图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凯立德提出的“月度精选升级”服务。也就是说,在保持一年2-4次常规更新的基础上,额外增加8-10次的免费升级,从而实现“月度升级”,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后装市场,尤其是车载影音电子行业要实现从生产制造向制造服务升级转型,优化厂商、渠道盈利模式,从而改善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集体创新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当下车联网产业蹒跚迈步之际,主机平台、方案的演进,地图服务创新等等,都是行业蓄积创新势能的“正能量”。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