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芯片导航 > 正文

堪称革命:近距离体验takee全息手机

2014-08-20 17:30:04 来源:eNet硅谷动力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一个月前的亿思达集团钛客科技北京媒体见面会上,takee全息手机概念视频给人带来的震撼仍然记忆犹新。7月17日,钛客科技终于在北京正式召开了产品发布会,takee全息手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待如此之久,好在最终在发布会现场见到了takee全息手机真机,并在短时间内上手体验了一番。
 
 
  一个月前的亿思达集团钛客科技北京媒体见面会上,takee全息手机概念视频给人带来的震撼仍然记忆犹新。7月17日,钛客科技终于在北京正式召开了产品发布会,takee全息手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待如此之久,好在最终在发布会现场见到了takee全息手机真机,并在短时间内上手体验了一番。
 
  当然在评价体验之前,还是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全息手机的基本技术背景,如此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
 
  全息显示技术通过追踪人眼的视角位置,基于全息图像数据模型计算出实际的全息图像,再通过特殊的指向性显示屏幕将左右眼的立体图像精准投射到人眼视网膜中,从而使人眼产生和实际环境感觉一样的视觉效果。这种全息技术形成的全息图像由于是基于人眼视角位置而成像的,它并不像物理全息成像那样同时显示全部视场的影像信息,所以只适合于一个人观看,故简称为”个人全息”,也称为“智能全息”(SmartHolographics)。个人全息不同于平面影像仅仅在二维表面通过透视、阴影等效果实现立体感,个人全息可以让肉眼从360度任何角度观看影像的不同侧面,是真正呈现立体接近现实的影像。
 
  从这项新技术当中可以看出,与之前的裸眼3D不同的是,裸眼3D只有一个最佳观赏角度,错过这个角度,影像就不立体了,而全息技术是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立体的展现,也就是说当你移动视角的时候,并不会由此引发影像的变化,应该说是更接近于观看真实景物的感觉。
 
  然后我们再看看上手体验。takee全息手机采用5.5英寸屏幕,与普通手机不同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空中交互体验特别配备了类似于“太空眼”的配件与手机扣合。“太空眼”上有四个感应摄像头可以捕捉手指完成对手机的操控。在手机上也有捕捉人眼的位置的摄像头,以此让使用者看到全息图像。目前支持全息显示的APP并不是特别多,一些真三维游戏是可以的,笔者在体验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树叶飘落的场景,画面里的先后层次表现非常明显。只可以这些画面不能用相机、摄像机拍出来,必须通过人的双眼才能看到,闭上一只眼都无法感觉到立体效果。所以,想要知道全息手机是怎样的体验感受,就必须得亲自试一试。
 
  如果全息手机只是简单地为了玩个游戏,那就没必须开发了。它除了可以显示出立体画面以外,还能够通过屏幕正面的摄像头定位,实现用户的立体操作,即通过手势来控制手机。这样玩切水果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凭空乱砍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全息手机的关键技术都在几个摄像头上,没错,通过摄像头可以定位,这是全息应用的根本。把显示和操作用立体形式呈现出来,打破了屏幕的二维局限,这一步是质的变化。
 
  那全息手机可以实现什么应用呢?比如我们可以不接触屏幕就操作手机,一边喝着啤酒吃炸鸡,一边玩手机,而且不必担心弄脏屏幕;即使手上有水,冬天戴着手套,也一样可以直接操作手机;网上购物时,不仅能够看到货品的立体显示效果,而且可以用手机转动它,就像拿在手中观看一样;驾车时使用手机导航,不必触控屏幕,只要做出一些手势操作,就可以进行查询和控制。
 
  而除了游戏之外,全息技术还能让你轻松看大片,一旦手机屏幕不再是瓶颈,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舒服的手感和握持比例的调配,而当你想用手机看大片时,直接打开放映到空气中就好,这要比手机中安置投影仪更为实用,而且普及率也能阔的很广;既然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纽带,那么全息技术的加入会让其真正诠释移动互联、移动影音时代的精髓,将IMAX宽荧幕院线级别的视听极享带到你的面前。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因为它的主旨并非在娱乐而在它的生活化,显然全息技术不仅仅会用于娱乐性,只不过拥有了全息技术的智能手机会在娱乐化方面更为极致罢了,但对于人们来说,像购物、导航这样的生活化应用还是真正能够体现全息手机价值所在的方向。因为它的受众面更广,而且这项技术本就是要为全人类服务,并非是小众的专属产物。
 
  全息手机或许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身边,无论它现在的发展是快是慢,都足以让人们感到惊艳。因为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新奇,它与传统的升级换代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再拘泥于手机单纯的硬件,而是真正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