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窑东,一处智能数字公交站牌根本不显示车辆到发信息。
公交车苦等不来,恐怕不少市民都曾遭遇过。“下趟车几点进站?公交发布是否能像地铁一样周到?”是很多乘客想知道的答案。目前北京绝大多数公交车站没有电子站牌,仅有的几百个电子站牌还存在不通电、信息不准的情况。为此,市人大代表廖晓钟建议,使用卫星定位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电子车牌叠加电子站牌模式,实时公布公交运行情况和到站信息,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方便市民公交出行。
风中苦等公交车半小时
乘客遭遇
目前北京绝大多数公交车站没有电子站牌,使用的只是普通的平面站牌。家住方庄的孙小姐,因工作原因时常到建国门、朝阳门附近办事。家门口就有直达公交车,但孙小姐每次宁愿乘地铁换乘要几次,也不敢坐公交车。“公交车到站时间太没谱了,而且经常耽误事儿。“有一次在寒风中等那趟公交等了将近半小时,等怕了”。她希望将来公交车站牌也能像地铁里的站牌一样,作出即时性的提示,公布下一班车进站的时间,给乘客一个较准确的心理预期,以便让大家作出最佳的出行方案。“尤其在恶劣天气里,电子站牌尤为重要。”
很多市民都有类似经历。不少人还记得,今年情人节前夜交通拥堵,个别车站上演了乘客爬车窗挤上公交车的局面。“公交车站最好设立电子显示牌,提示道路状况、拥堵地段,在必要的时候能提示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或转到其他线路乘车。”有人建议。
电子站牌常“发呆”不干活
地点:长安街沿线
智能站牌不通电变黑屏
尽管2006年长安街沿线建成300余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然而这些站牌并没有通电,完全在当普通站牌使用。
在西向东方向的“大北窑东”,11路、57路等约20趟线公交车在此设站,四个智能数字公交站亭,每隔十几米一个,其他则是普通站牌。智能数字公交站亭呈三角筒形,上方有一个摄像头,其中一面显示的是公交车早晚发车时间、途经路线等平面信息。这种新型公交信息服务设施,按照介绍,应该能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各类综合信息、盲人语音导乘、线路牌夜间照明、实时信息发布、视频监控等多种服务。但让人失望的是,介绍中说明“系统正在建设中……”站牌上方三面屏幕有的能看到“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数字公交电子站亭公众信息发布系统”几个红字,有的根本不亮。
地点:木樨园站
电子屏信息基本不准确
在快速公交1线的木樨园站,站内有两个电子站牌。其中往大红门方向的站牌上,显示BRT快速公交车辆距本站6分钟。然而过了3分钟,电子屏上的信息仍没变。直到公交车进站了,电子屏上仍显示“距本站6分钟”。而往永定门方向的电子站牌上,尽管显示的时间会有倒计时,但实际上这些信息也都不准。
“电子车牌+电子站牌”定位公交车
代表建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廖晓钟表示,北京市采取的治堵措施和一些智能交通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本市的道路交通状况,但目前道路拥堵还是比较严重,特别是交通高峰时段。“北京的道路交通治理还有潜力可挖,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管理手段,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也具备构建和实施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系统。”
廖晓钟在今年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构建北京市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系统”的建议。她建议,车辆全面推行电子车牌,即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内可写入车辆信息、车主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可延伸写入电子认证和电子交易信息。将电子标签置于前车窗位置,通过设在路边的识读器读取信息,通过公众通信网向管理机构汇聚信息。“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这样车到哪儿了,一目了然。目前私家车推广可能存在难度,最好从公共交通做起。”
她表示,使用卫星定位和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子车牌基础上叠加电子站牌,实时公布公交和地铁车辆的运行情况和到站信息,可以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方便市民公交出行。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