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詹俏俏)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获悉,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有可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第三个增长点。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融合的日趋深入,未来导航服务应用及业务也将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入爆发式高速增长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产业发展进入重大转折阶段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是融合了信息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复合型高技术产业。目前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欧洲的GALILEO(伽利略)及中国的北斗(COMPASS)。行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动力来自军用需求,随着系统变成军民两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商业市场和大众消费领域正显示出强劲的高速发展势头。这无疑将带来更多的市场创新空间,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80%的内容都与位置服务相关,位置服务的针对市场包括大众应用市场(包括车辆和个人应用)、行业应用市场以及特殊应用市场(军事、公安、应急救援)。有关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总产值将从1500亿美元攀升到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4%。导航设备的年总销量将从5亿台上升超过15亿台,平均年增长率为13%。当前主要市场领域集中在道路车辆、位置服务、航空与农业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将加速导航定位成为其功能的标配。据统计,全球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8亿部,预计2013年将超越非智能手机,占比达51%。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价格会不断下降,专家预测导航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在2017年前必将成为现实。
专家预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产业未来10年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四大转变:从单一的全球定位系统时代转变为多星座兼容并存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代,开创卫星导航体系全球化和增强多模化的新阶段;从以卫星导航为应用主体转变为定位、导航、授时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载体融合的新时期,开创位置信息融合化和产业一体化,以及智能化应用的新局面;从以产品应用为主逐步转变为产品和运营服务并重的新模式,开创应用大众化、服务产业化和智能信息服务的新阶段;从室外导航转变为室内外无缝导航的新时空体系的新纪元,开创以卫星导航为基础的多手段融合、天地一体化、服务泛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国内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卫星导航被列入“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已初具轮廓,导航定位核心技术取得诸多突破,技术和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作为核心推动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去年底已经试运行,认知度、关注度和影响力逐步显现。目前,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0颗卫星,未来5年将形成并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兼容互操作可交换功能,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也将进入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崭新时期。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1年的产值接近7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导航定位应用终端社会总持有数量达到8000万个左右,呈高速增长态势。与2000年相比,产值增幅为二三十倍。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大众应用领域,特别是个人应用和车辆应用两个方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为位置服务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17575万。所有移动电话均带有位置报告功能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导航手机终端销量及位置服务由此将形成庞大的用户市场。
此外,我国汽车产销市场已跻身世界第一,而前装市场渗透率只有约4%,市场潜力同样较为可观。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介绍说,我国消费者当前车上(车联网)、手上(移动互联)、网上(互联网)、物上(物联网)的“四上”新型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催生卫星导航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
据估算,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7000家,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大批新的公司正在迅速成长,形成骨干企业集群。其中十几家公司已成功上市,还有一大批正积极筹备上市。目前我国已形成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产业聚集区。珠三角、京津冀等五大地区都已各具发展资源与优势。依据地方特点,地域性的产业分工正在形成。
专家表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出爆发性、跨越式、规模化态势,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2020年进入成熟期。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