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杨宝峰: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2-09-25 16:17:24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昨日,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中做了《关于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报告,引起业界诸多关注,尤其是其演讲内容的实用性,给予受众不少启迪。演讲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


  系统性能的不断改进、提升,为导航产业发展做牢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据了解,美国在看到导航系统巨大的市场价值后,一直致力于GPS升级改造,并强调地面增强和服务系统建设,这是GPS应用能够保持全球领先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卫星系统的主网数量,由24颗星理论值,到目前实际运行的有30颗星,这样极大的改善了在一些小城市和山区的峡谷覆盖问题。GPS民用信号除了原有信号之外也进行了增加,特别是美国政府正在增加三个信号,来支持未来的民用,提高了多频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提高的卫星信号发射功率。联邦航空局广域增强系统,还有海洋警卫队建设的国家差地GPS,使得GPS可以提供1—2米的定位服务。目前正在建设的NDGPS,可以实现2—5米的定位精度,这都是GPS采取的措施,保证了他们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领先。建设了卫星导航专业运营机构,向航空航海提供GPS动态报告,这些性能提升包括保障措施,极大的提高了GPS的竞争力,也为它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应用政策不断完善,为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另外,持续的稳定国家政策和卫星导航政策,是卫星导航持续发展的健康保障。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多次以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美国GPS政策,承诺GPS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标准定位服务,承诺当星座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和性能出现下降时,及时向用户公布公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服务环境,包括控制接入的透明化、鼓励民用等等。促进军民两用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任务意义相关工作流程,加强GPS系统运营管理服务,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国来制定的以911紧急求助呼叫服务政策,要求2005年底前,全美95%的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拨打911电话。俄罗斯目前为了实现这个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一些战略目标和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寻求国际合作等等,也在开发寻找GPS的应用。


  核心技术不断改善,为卫星导航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导航新品技术,高精度算法技术等创新关键技术,是实现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定位精度高、使用灵敏的快速保证。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卫星导航核心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一是GPS天线,接收机已经实现了芯片化、体积小、成本低、性能稳定。解决了车辆、船舶导航和监控调度等问题,极大的促进了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WAAS、LAAS、DGPS以及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等,极大的满足了高端用户的需求。


  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北斗试验系统至今已经运行了十年,应该说也在极大的推进我们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发展,北斗二号系统将于今年底正式开通运行,并且我们国家也规划了,在2020年要建成我们的全球系统,北斗服务性能,届时将会大幅度提升,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北斗系统独特的技术体制和优势,将成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极大的丰富的国际卫星导航的理论和实践,也极大的拓展了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我国军民应用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应该说有一些超常规的发展,移动电话目前也是世界第一,以及它的无限广阔发展潜力,都为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们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项目持续推进,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卫星导航还存在一些问题。


  再者,思想观念不够适应,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认识不足,包括对国外GPS技术的依赖也带来了我们认识上的模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产业推进体系不够完善。关键技术不够国营,产品研发生产分散、低效、装备与系统应用水平较低。与国外GPS厂商在芯片、算法以及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应用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无缝地为各类用户所需的提供服务。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