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河南省第一条收费桥梁——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结束26年的收费史。这座大桥在2012年10月8日取消收费前,被当地市民称为“吸血鬼”。审计署2008年的审计报告显示:该桥总投资1.78亿元,1996年已经全部还清贷款,违规收费14.5亿元。
长假八天,全国收费公路首度免费大开,结果大拥堵。免费午餐带来的不全是掌声。有公众仍不满足:平日也应该免费;路桥公司哭诉:损失惨重。有人认为高速公路免费是“回归公共品”之举,但也有人声称行政命令干预上市公司。矛盾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谁的“公”路
开车经过中国任何一座路桥收费口,取卡收费后,车主都会收到一张发票。有时会收到财政部门开具的财务发票,有时会收到地税部门开具的税务发票。
不同类别的发票凭证,代表着对不同类型的收费路段收取通行费。在我国,收费公路分为两类: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
政府还贷公路是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的公路”,原则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经营性公路是指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规定“受让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的公路。
中国收费公路的出现始于1984年,同年国家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和交通部负责人2004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说法,政策的逻辑可解读为:
1.公路是公益性设施,从理论上讲,应当全部由政府无偿提供;
2.在交通需求巨大和政府财力紧张情况下,出台此“特定政策”;
3.在财力增强和路网渐趋完善后,应“顺理成章”实行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政策。
按照交通部门惯常的说法,没有收费公路政策,就没有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现有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政策建设的。
以建于1990年的四川成渝高速为例,总里程为340公里,造价37亿元,而成都市1990年全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不到16亿元。
钱从哪来?据《中国交通报》报道,目前收费公路建设总投资中将近70%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获得的。
收费政策带来投资主体多元,使公路行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不过,绝大多数收费路桥的控制权,属于政府。
2003年国资委组建后,许多高速公路划归国资委监管,如浙江省有70%的高速公路里程由省交投这样的国资企业控制,为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省国资委会考核”。
面临着高负债及经营性压力,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业有更高的获利需求以对冲成本和风险,“实行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政策”的目标也就从“顺理成章”变成“举步维艰”了。
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以2008年的总里程数据看,意味着有60%的收费公路逐步回归公益性。
多位受访的交通主管部门官员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回归公益是公众的呼声,也同样是主管部门的共识。但从经营管理上来说,经营性公路全部以公司法人运作日常经营,政企分开,国有资本统一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事权已被削弱。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