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北斗:加快全球组网 积极应对未来空间角逐

2012-11-15 09:14:43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11月15日消息:  2012年10月25日,随着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完成整个区域导航系统空间段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后,将正式提供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深邃的太空中,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下了属于自己的星座。举国为之振奋,万众为之欢腾!


  回顾过去十余年的研制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承担着提高综合国力的重大使命,伴随着中国的成长历程,自力更生,一路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中国式自主导航之路。


  诞生:在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走出的“北斗”


  在提出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设想方面,中国是与世界同步的。美国的GPS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的,几乎在同一时段,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取名为“灯塔”,但是由于国家财力等原因,工程搁浅。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提出了双星定位设计方案,基于此方案,我国开始积极地立项论证。1994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当时,世界各大国都高度认识到自主开发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意义,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开发了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则致力于建设独立的伽利略系统,印度、日本也在积极谋求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要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各大国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空间资源紧张,争夺十分激烈,各大国之间的角力,无疑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中国基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先区域”再“全球”,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北斗卫星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三种轨道十余颗卫星的发射,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第三步,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实现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目标。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