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建议

2012-11-16 08:39:56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一、导语

  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气象部门8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一天连发5次预警,防汛部门在78个泵站、56个下沉式桥区备勤,1000余名安全员在重点区域巡查疏导…”,7月21日的北京并不缺乏应急措施,但依旧没有抵挡暴雨的肆虐。据初步统计,造成77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除了客观原因,灾害过程中也暴露了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城市交通首当其冲,由于预警防范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理不及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造成整个城市交通瘫痪,为北京市的交通管理带来惨痛教训。下面,笔者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谈一下暴雨给北京交通带来的警示,并对北京交通信息化提供建议。

  二、暴雨给北京交通带来的警示

  首先,亟需建立虚拟化的交通系统应急演练平台,将应急预案真正转化为应急能力。现有的交通应急预案大多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的,由于缺乏可操作的应急演练平台,交通管理者只停留在对文字字面意义的理解层次,一旦事件发生,灾情等级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变化,需要操作者迅速做出反应,绝不是“纸上谈兵”所能应付的。借鉴“网络游戏”和“人工社会”等虚拟化的思想,利用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大型计算手段,在计算机上建立应急演练人工场景,使管理者在“游戏”中获得对灾害环境的切实体会,将极大提升交通管理者的应急能力。

  其次,亟需建立常态化的灾害事件交通应急演练机制,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已建立了自然与人为灾害等诸多类型的应急预案,尤其在应对积雪、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方面有一整套的应对措施,在这次排险中各部门也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但仍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充分表明了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难以预测、危害严重的特点,仅仅依靠历史经验和统计数据建立应急预案,往往造成“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借助于虚拟化的交通系统应急演练平台,可以大大降低灾害事件下交通应急演练的成本和代价,通过常态化的交通应急演练实现基于演化预测和科学分析自动生成预案,真正将防灾减灾工作当做百年大计来抓,将显著提升交通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科学性。

  最后,亟需建立实际系统检测分析-虚拟系统方案修正-虚实互动平行处理的灾害天气交通应急处理过程,实现高效实时的应急管理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范围内的智能交通空间,实现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发布,为应急方案实施提供基础条件。除了一般性的天气预警信息,在立交桥、高速公路等关键地点铺设多种类型的检测与报警设备,在灾情发生时及时产生警示信息。灾害天气一旦发生,现场情况瞬时万变,单靠管理者的经验往往难以保证决策指挥的正确性,通过与虚拟的交通应急平台协调联动,利用高性能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力,为应急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辅助决策功能,能够切实提高应急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