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在高交会首场“记者服务广场”上介绍说,随着“北斗时空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联盟”的组建,北斗卫星导航将打破GPS垄断,成为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导航网。
北斗,中国自己的“GPS”
随着今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区域组网工作完成,已具备对我国及周边地区信号覆盖与持续服务能力。基于北斗系统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我国拥有自己的“GPS”时代已经到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0米左右的服务精度已达到GPS同等水平,随着时空平台、手持芯片、泛在技术、操作系统等问题的解决,北斗系统将规模化应用于移动通信、个人位置服务、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
当前,95%以上的卫星导航应用市场为GPS所占有,但国内GPS导航应用和服务内容单一,位置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各种行业应用的覆盖范围也较小。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吸取GPS发展的经验教训,北斗卫星导航的民用发展和推广重点落在新兴的位置服务应用及其运营服务上。
深圳云平台支持天上北斗
据了解,如何使卫星导航产业的应用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并为之服务、更加方便每一个人的生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出,借着北斗军民共用这一“东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出了北斗时空服务平台战略,即借助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的硬件优势,建设自主可控的海、天、地一体化北斗卫星导航时空服务平台。未来在卫星导航全球竞争中我国可望实现“弯道超车”。
车载终端是北斗民用化突破口
简单地说,可以把这个平台理解为一个“APPStore”,只要联盟成员使用同样的一个数据接口,就可以享受到所有介入平台的数据信息。比如凯立德做地图的应用,只要进入这个平台,就可以了解到同样是联盟成员的交委相关城市交通的数据信息,也可看到天气预报等信息。对于用户而言,则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车载服务。
车载终端是北斗民用化、产业化的突破口。未来的北斗将支撑我国实现规模化的车载终端应用推广,在城市智慧交通应用、警务车辆管理、私家车服务与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深圳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等卫星导航产业先发优势,到2015年,将实现深圳市北斗系统产业化规模占据全国50%以上。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表示,虽然目前的北斗芯片价格(每片200-300元)远远高于GPS芯片价格(每片40-50元),但随着产业化的深入,不出一年价格将一样便宜。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