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交通信息服务即将进入飞跃式发展

2012-12-06 09:00:04 来源:ITS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一、起步晚,但前景规模可观


  交通信息服务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那时国内就有公司开始做,最初相对较多的是一些国际公司在中国开展交通信息服务业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涉足。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市场格局经纬分明,国际公司慢慢被淘汰了,国内一直致力于信息服务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如,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15日),上海优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6日),北京九州联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15日)。目前国内交通信息市场大部分业务是由这三家公司主导。当然,现在也开始有国外的其他交通信息服务商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这种挑战时时存在,国内可能也会有新的交通信息服务公司出现。


  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建成具备一定功能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有些已经通过某种方式为公众服务,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出行,缓解了交通拥堵现状。但是由于对交通信息服务的理解以及技术条件限制,国内多数城市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仍然存在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将着重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源的精度和实时性,在政府政策上实施对信息源向社会开放的态度,完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调,使之更有效地运作,更大程度地服务社会。目前交通信息服务在中国正是朝阳产业,即将进入飞跃式的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可观。


  二、当前交通信息服务的热点领域


  1、交通信息是车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车联网中的几十项功能中,导航与交通信息服务是排在第一位的,超过80%以上的人都认为交通信息是车联网中很重要的一项功能。这是因为导航仪的静态导航提供的是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开车的人平均50%的时间是用于上下班的路上,此时是用不上导航的,用导航是因为其可以提供前方道路的交通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交通信息使用率高的原因。


  因此,交通信息是车联网中的一个杀手级的服务,交通信息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车联网的粘性,使用户对车联网产生依赖,是车联网存在的关键因素,它提高了车联网的使用率。如果想发展壮大车联网,交通信息服务的广泛使用和良好的交通信息服务体验是车联网的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交通信息服务无法发展的话,车联网也很难发展。


  2、交通信息精度渐行渐"精"


  目前,交通信息的精度一直被世人所诟病,人们普遍认为当前交通信息的精度不高,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在用户面前体现的交通信息的精度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例如导航软件与交通信息配合的紧密程度、导航软件在进行动态路径规划时的算法优化程度、地图与交通信息的匹配程度、交通信息数据传输到终端的延误,都会导致精度很高的交通信息产品在用户面前精度降低很多,甚至达50%以下,也就是说交通信息精度的提高取决于交通信息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的努力与配合。


  九州联宇现在的交通信息的精度在北京环线上已经达到92%以上,在城市的普通道路上精度也达到85%以上,这样的精度对用户来讲可以满足用户出行要求的。


  我们曾做一个对比,对于导航仪的静态路径规划来说,如果让导航仪做100次导航,难道有85次是完全根据其导航的路线走的道路么?所以我们觉得大家对于交通信息的期望值有时过高。比如说北京,要对北京超过2万条道路的路段标记它的拥堵状态,事实上其中的1.8万条都是正确的,或许不幸运的你正走在标记不正确的2千条道路的其中之一上,那么你就会认为不正确率是100%。然而,事实上这一小段道路只是你起点到终点的很小的一段路,在我们的算法策略中,这种一小段的状态的差异并不是很严重的错误。当然我们不会把这个说成是我们精度不是100%的理由。未来,我们依然会继续提高我们的精度,只是希冀用户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信息服务精度。


  另外,交通信息的精度是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关系的,在中国的环境下,交通信息的数据源并不完善,目前我们能到达的水平,已经是当前技术下所能够达到的理论的极限。


  3、动态路径规划将成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我国交通信息服务的比例相当低,尚未达到8%。而在日本韩国,交通信息服务比例均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笔者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差距,结论是:目前交通信息服务所采用的红黄绿来标记是否拥堵的方式,无法给用户好的用户体验,无法真正帮助用户规避前方道路拥堵,因此,很难推广。用户在使用交通信息的时候,有几个时机:一个时间点是出行前的规划,此时,用户需要了解从起点到终点的道路上,哪些地方是拥堵或即将拥堵的,制定出他要走的最佳路线;第二个时间点是出行者在出行途中,如果前方临时出现事故以及拥堵的消息,用户就可以选择别的道路,规避拥堵,顺利到达目的地。


  目前来讲,红黄绿对于普通的出行者来讲价值很小。对于出行者来讲,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建议,而不是需要出行者自己分析要走哪条路,所以从去年开始出现的路况语音播报产品,笔者认为是对交通信息服务理解的一个提高。路况语音播报可以在驾车过程中,实时播报前方道路交通的情况,因为用户在开车过程中是很难兼顾屏幕上的红黄绿信息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交通信息服务的理解在加深,我们服务的形式正在慢慢贴近用户需求,这是一个进步。


  笔者认为未来出行前的动态路径规划,将能提供一种更好的用户体验,虽然它在技术上实现是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的,但是笔者相信,动态路径规划,将很快的变成现实。事实上,在国内的一些导航软件中,已经有一些类似动态路径规划的功能出现,只不过还不是很完善。动态路径规划和动态导航的出现,才是最终交通信息服务的一个终极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的最终结果。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