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辉绘
叶绿绘
张建辉绘
美堂绘
2012年即将结束,中国汽车市场调整态势已成定局,微增长成为主线贯穿全年。在这一年,车市面临着库存大、各地限购的压力;在这一年,许多企业忙着扩张产能,豪华车上演降价狂潮;同样在这一年,汽车召回立法为消费者维权带来新希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2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900万辆,将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是,随着增速脚步的放缓,中国车市在2012年步入全方位的调整期,在微增长的同时,汽车市场的格局和发展方向也暗流涌动。
【业态解读】
微增长,理性面对变化的市场
“微增长”,绝对是2012年汽车界谈论最多的一个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11月,汽车销售达1749.32万辆,同比增长4.03%。在经历了过去10年汽车年销量从200万辆攀升至1800万辆的“井喷”后,2012年个位数的增幅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步入了微增长时代。
2012年伊始,车市回归理性的预测就一直伴随着整个市场。从快步跑到小步腾挪,微增长引发了多个层面的连锁反应:不仅销量的增长步入了“微”时期,对很多车企和经销商来说,利润的增长也进入到“微”阶段。公开数据显示,在16家主流乘用车企中,仅6家车企有望完成今年年度销售目标,其余各家的销量离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尚有些距离。
业内专家认为,去年以来国内汽车消费增速大幅回落就已经透露出市场趋于平稳的信号,超常规快速发展毕竟难以长期持续,未来这种小幅微增的现象可能常态化。在微增长时代,拥有强势的品牌和技术实力才能为企业的前行保驾护航,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经销商,必须学会适应并理性面对变化中的市场。
扩产能,车企逆市忙“圈地”
尽管今年国内车市增速放缓,但相比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巨大潜力,众多车企也并未放缓发展的步伐。为了支撑长远销量目标,许多车企开始提前对产能进行布局,因此,就出现了车企“圈地热”现象。
从年初起,国内多家主流乘用车厂商纷纷公布了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一汽丰田长春第二工厂、上海大众乌鲁木齐工厂、长安福特杭州工厂、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广汽本田第三工厂等纷纷落成或投产。在产能疯狂扩张下,为保证完成销售任务,车企网点布局也进入加速状态。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调研,使得城市中的4S店泛滥,竞争进一步加剧。
车企疯狂扩张的行为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大规模集中扩产有可能引发汽车市场产能过剩情况进一步加剧。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预计能达到3250万辆,逐渐恢复理性增长的车市能否消化这些产能还有待观望。一旦产能过剩,市场实际供需状况失衡现象将更加明显,终端销售市场可能会出现长期优惠的情况,这会极大程度地削减车企和经销商利润。
高库存,经销商经历震荡
在2012年,车企产能扩张与终端需求的疲软矛盾凸显,导致经销商面临库存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在今年,对市场形势严峻性估计不足的汽车厂家,为了完成年初普遍乐观的销售目标同时缓解自身资金压力,把经销商当成“蓄水池”,不断向经销商压库,使得在六七月份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达到顶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以来,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绝大多数时都超警戒线1.5。根据国际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系数大于1.5,反映库存已远超警戒线。
在市场增长下滑和高库存的压力下,经销商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据了解,经销商在今年全面微利或亏损,有的亏损额甚至达到千万。从4月开始,陆续发生长安福特和广汽本田的经销商退网事件。在今年第三季度,庞大等经销商集团业绩也出现严重亏损。
销售的低迷也让整个车市陷入价格拼杀的混战,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在降价促销。激烈的价格战不仅压缩了经销商们的盈利空间,更使其可支配的现金日益紧张,资金链受到考验。
【政策解读】
召回立法,企业戴上“紧箍咒”
在业界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是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高地”,但却是消费者维权的“洼地”。10月30日,国务院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让消费者看到了维权的新希望。至此,历时8年,汽车召回制度终于由“规定”升级为法律条例。
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增加了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特别是针对生产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等严重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对生产者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根据条例,企业拒召将会付出巨额成本,少则千万元,多则上亿元。空前的处罚力度,不亚于给车企上了一道“紧箍咒”。但是,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条例仍有不少含糊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同时后期的监督和执行还面临诸多问题。
监督、执行部门的独立、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之召回条例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使“召回”制度完善、成熟。同时,消费者也期盼着“召回立法”之后“汽车三包”能尽快出台。
新能源车,扶持政策带来新希望
7月9日,酝酿数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发布,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规划公布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山西、芜湖、襄阳等省市陆续出台新的地方性扶持政策。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遍地开花,但现实中新能源汽车仍面临政策热市场冷的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份,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713辆,其中纯电动车3517辆,混合动力车4196辆,而且大部分的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均为汽车制造商总部所在地的出租车队和城市公交系统所有。
并不漂亮的销售数字,也从侧面印证了新能源汽车距离规模化、市场化还有一段较为遥远的路。有专家指出,新能源技术的成熟性、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以及补贴效率的提升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破局面临的三大障碍。接二连三的鼓励政策虽然并不能使新能源汽车很快普及,但却代表着发展的希望。
广州限购,挑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