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方面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去年底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自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该系统运行稳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中国科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联合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再次走近‘北斗活动中,权威专家介绍了有关“北斗”导航的奥秘。
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
导航系统分三部分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在这个星座中,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核心,一旦有卫星失效或者处于在轨维修状态,4颗中圆轨道卫星可以起到部分替代作用。“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杨慧表示,对于限定区域的服务区而言,“5+5+4”的混合星座结构具有最佳的“鲁棒性”(即稳健性)和经济性,最符合“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地面段由主控站、上行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而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导航系统相互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区域为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短报文通信120个汉字/次。
多普勒测速导航、时间距离导航
卫星导航方法有两种
卫星导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普勒测速导航,另一种是时间距离导航。
所谓多普勒测速导航的原理是,导航卫星发出的无线电频率是不变的,但由于导航卫星在高速运动,相对地面的观测者来说,频率会发生变化。由远而近时,频率会增高;由近而远时,频率会降低,这与我们站在铁路旁听火车汽笛声一样,由远而近时,声音越来越尖锐;由近远去时,声音越来越低沉。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飞机、轮船、车辆等用户,通过测量导航卫星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就可以推算自己与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
所谓时间距离导航的原理是,用户通过测量从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信号的传播时间,推算自己与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自己的瞬时所在位置。
目前,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第一代采用多普勒测速定位,而第二代采用时间测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系统又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要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