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高精度测绘引领卫星导航发展方向

2013-01-30 08:40:56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当前我国正处在自主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下称“北斗系统”)的亚太地区组网即将完成、产业化应用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高精度测绘应用是卫星导航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多模多频导航产品将是我国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支撑之一。

  一、卫星导航产业深度洗牌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由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通用的第三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与美国GPS系统单向传递信息相比,“北斗系统”优势在于具有短信息双向通讯功能,中心站可以马上联系到所有的终端。北斗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月25日,“北斗”导航卫星家族的第16名成员顺利落户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就此表示,此次发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是收官之战,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

  当前我国正处在自主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亚太地区组网即将完成、产业化应用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高精度测绘应用是卫星导航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多模多频导航产品将是我国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支撑之一。由于美国的GPS系统是目前应用的主流,市场占有率高,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斗系统作为一个后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做产业化推广时,其终端产品必须能够兼容GPS系统。从应用的规模与数量和深度与广度而言,我国目前已是GPS应用大国,尤其是在高精度测量应用领域,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群龙之首,而且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但是由于缺少接收机核心技术,我国无法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GNSS)应用的强国,国内尚未出现真正的上规模上批量自主接收机及其核心板卡生产商,相关应用的主动权和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另外,这些高端应用领域,特别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里,大量的使用GPS产品必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此,掌握接收机核心技术对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降低行业应用成本,掌握市场主动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投入使用,必将形成新的多模多频接收机的现实市场,从而导致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尽早系统掌握多模多频接收机的高端核心技术,对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拥有自己重要的一席之地和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十分关键。

  二、高精度测绘成重点发展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仪器的供求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对外,国家对于进口仪器执行较低关税税率,对内,国内企业完全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自由竞争系统中,国外品牌与国产测绘仪器同台竞争,形成了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国产仪器与国产仪器的竞争局面,特别是在大批量使用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仪器领域,这种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国外主要测绘仪器厂商凭借着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给国产测绘仪器带来极大挑战。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国内测绘仪器企业也在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紧跟现代化测绘仪器发展步伐,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在仪器性能和质量上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同时,国内企业依靠本土优势,最大限度的贴近国内市场,降低制造成本,在测绘仪器国产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测绘仪器产业呈现如下特点:产业格局方面,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经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资本动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目前国际品牌基本形成了以徕卡、天宝、拓普康为代表的寡头垄断格局,国内也基本形成了以南方测绘为代表的主流品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工具的测绘仪器,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数据采集器,而是集测绘数据采集、记录、存储、运算、分析、整理、传输、成图为一体的数据处理中心。测绘仪器从传统的光机产品向光机电算通讯一体化产品发展,从单台分体仪器向软硬配套技术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因此,测绘仪器应用的行业十分广泛,涉及到定位、导航、国土规划、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地质与地震灾害监测、工程勘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诸多行业领域,这也意味着终端仪器市场用户分散,单个用户应用规模较小,但整体市场涵盖范围广,规模较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