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内智能停车诱导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3-02-06 00:15:20 来源:ITS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部分,中国车辆保有量增长十分迅猛,达到每年12%以上的增长率,从而导致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的安全性、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深圳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六年来,深圳车辆保有量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截止2012年2月28日,深圳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远远超过了城市路网交通年均增长速度,行车难和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开着车找停车位成为深圳驾车人最头痛的问题;而停车难造成车辆长时间空驶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受阻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的严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及急需解决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要解决交通问题便只能从技术上寻求解决途径,智能交通的高速发展也应需而生。


  一、国内智能停车诱导行业发展回顾


  1、国内智能停车诱导发展历程


  从2001年12月北京王府井的停车诱导系统开通运行,停车诱导系统开始在中国城市发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等21个城市。上海从2008年到现在,上海已实现7个区域覆盖了停车诱导系统;北京自公布了2004年-2020年《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提出建设"新北京交通体系"目标,在2008年北京奥运交通建设中完成了朝外大街片区、中关村片区停车诱导系统,并在轨道交通换乘站和大型公交枢纽站配建机动车公共停车位,至今已覆盖了6个区域的停车诱导;深圳的智能停车项目最早是在2003年地王地区实施,但后续动作不大,但在近二年,政府在智能交通上投入明确加大,主要干道上开始实施智能诱导试点项目;重庆覆盖了4个区域的停车诱导,并且在今年也陆续有停车诱导项目的投资建设。其中,上海整个城市对智能停车诱导建设的规划与覆盖规模走在国内前列。


  一般来讲,停车诱导屏的建设规模依据诱导片区大小,停车场的多寡,片区道路的复杂程度等诱导需求的不同,诱导屏的设置数量也有所不同。以上海为例,卢湾区针对75个公共停车场库一二期项目共建120块诱导屏;而北京针对新世界地区的新世界中心、太华公寓、正仁大厦和新成文化大厦4个地下停车场就建设了54块信息显示屏。截止至2011年,上海市已在静安、杨浦、徐汇、黄浦、长宁重点区域建成停车诱导系统,实现了从区域、路段到停车场三级诱导,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已经与上海市中心区80%以上的停车场联网。区域内建设停车诱导屏约350块,覆盖南京西路、静安寺、五角场、徐家汇、淮海路、新天地、中山公园、虹桥地区、人民广场、南京东路、豫园等重点区域的250家公共停车场(库)、约40000个停车泊位。上海原卢湾区2009年8月停车诱导系统一期建成并试运行,以淮海中路、新天地为中心(复兴中路以北区域),东至西藏南路,南至复兴中路,西至陕西南路,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的区域范围,涉及商务、楼宇、宾馆、医院等公共停车场库43家共5000余停车泊位。2010年4月期,二期正式启用。至此,一、二期工程共辐射到卢湾全区75个商务楼宇、宾馆、医院的公共停车场库,涉及车辆泊位1。2万多个。一期工程新建停车诱导屏47块。两期共建120块诱导屏。项目首创太阳能供电方式解决停车诱导屏显示,实现光感控制LED亮度,同时将停车诱导屏与交通指示牌合杆,从节约占道资源考虑的时候,实际提供给驾车者更清晰的信息。


  2、上海P+R换乘系统


  停车换乘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发展的必要性。P+R停车场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柏林、汉堡P+R系统的建设是相当普遍。在这些城市的地铁或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的始发站,都有大量的露天停车场,一般可容纳几十或上百辆汽车停放,城郊的人员入城,可将汽车停放在这种不限时间、免费停车场。有的P+R停车场边还建有大型的超市和购物中心,既方便人们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也明显起到了缓解城区内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


  在全面覆盖建设城市智能诱导系统的基础上,上海在世博期间首次试行了P+R换乘系统。P+R换乘系统(Park&Ridesite),在不浪费资源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网进行了更充分利用,极大地缓解大中城市中心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


  针对世博的P+R换乘系统将上海的市内交通区划分成三个区域层次(见图1):魅力交通区,交通缓冲区和绿色交通区。魅力交通区:外环以内的交通区域,以世博交通与市内交通最佳协调(世博交通通道-魅力通道)运行管理为目标。交通缓冲区:世博园交通的保护壳,以世博园区交通状态最佳为目标实施进出交通辅助、控制与衔接管理。绿色交通区:面向世博园内部的交通运行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规划设置不同的引导功能(见图2):


  A、引导区:采集发布停车换乘中心的停车位信息;将从城市外围快速路进入上海市郊的车辆,引导到引导区内现有规划的停车换乘中心,截留大部分车辆。


  B、缓冲区:通过停车空位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发布,在具备换乘条件的换乘点周围若干停车场建成"虚拟P+R";将突破引导区的车辆和市区内出发的本市车辆,引导到"虚拟P+R"。


  C、管控区:对园区内的停车场空位信息进行采集发布,建设园区内的停车引导系统,快速指引园区内的专用巴士和VIP车辆停车。

 


  继世博之后,上海已经陆续建设了四个层次10多个专业的P+R停车场系统。上海市首批试点P+R停车场(库)有两个,一个是位于轨道2号线淞红路站停车楼,目前共有292个停车位。另一个位于轨道1号线锦江乐园站的虹梅路停车楼,目前可提供车位约70个泊位。P+R换乘模式,以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的换乘形式,深受广大车主的欢迎。自淞虹路站P+R停车库运营两周内,平均利用率就高达80%,且大多数停车的车场采取了P+R的轨道交通换乘模式。


  上海P+R停车换乘系统是通过在城市外围的地铁轨道附近建设停车场,郊区市民或者外市人员驾车到达城市外围停车场后,可选择换乘轨道交通或公交再前往市内,这样的截流方式,既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减少了开往中心城区车流量,提高城市通行效率。长远来看,是应对小汽车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解决中心区停车难的出路之一,对政府而言,也是满足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布局调整需要的重要交通策略,适应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上海市对市区整个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包括P+R停车换乘系统在内)的规划实施,在引导快速停车,舒缓交通压力,分流道路车流的细节上的很好的解决了城市停车最后一公里的尴尬难题,缓解了整个城市的交通压力。


  二、国内智能停车诱导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与功能融合


  传统智能诱导行业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的成熟。像监控、无线射频、传感、信息处理与诱导都已经在智能停车设备上出现并且融合。在行业内,停车物联网概念已经很清晰。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建立停车诱导系统,一共分为三个级别诱导,第三级的诱导已经发展到停车场入口,其实可以继续往下延伸到停车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