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高速增长,汽车产业中无论是普通民用车辆、运输车辆、特种车辆等,其保有量是连年的快速增长,而于此同时车辆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应用需求也随之产生,由此车载监控系统的各种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大规模的使用使得车载监控系统得到了爆发性的增长。
大家都知道,车载监控系统系常规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应用分支,其相关的功能应用、产品形态等绝大部分由常规视频监控系统演变而来。而监控系统近些年来的创新发展,相比多年前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例如:采用高清摄像机(720P/1080P)实现监控系统画面更清晰、采用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安防监控、采用先进的网络架构实现跨区域监控。而反观车载的监控系统,却显得发展相对较缓,多年来绝大多还是以模拟视频监控和GPS定位为主要功能,仅从软件平台的细节功能中做一些修改,而缺少一些实质性、更有针对性的功能提升。在此我们将通过"两客一危"中的长途客运车辆作为案例,来探讨车载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客运车辆毫无疑问是广大群众出行乘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但近段时间来不断发生的各种客车的严重交通事故,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营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保障驾驶安全、降低事故率、降低人员伤亡等各级运管单位狠抓的重点工作。
车载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了客运车辆的标配设备。视频监控主要的功能为车内、车外的视频监控录像、音频记录,以及通过3G网络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等;而GPS定位系统则是为用户提供对各台车辆的位置信息跟踪定位、查询、超速监控和车辆调度等方面的应用。那么除了目前已经有的应用系统,客运车辆的监控技术如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应用系统?未来还将往哪个方向发展?需要配套什么样的应用技术能更有效的帮助用户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将从车载应用功能、车载终端设备、平台系统架构体系这三方面来探讨未来车载监控系统的应用发展及变化趋势。
二、智能化车载应用功能
通过对客运车辆的分析了解到,目前客运车辆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车速过快、司机疲劳驾驶、天气路况原因、乘车人数超限等方面。那么针对以上的种种因素,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此我们提出了几种新的智能应用功能,希望利用新技术去帮助客运车辆用户用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式保障、规范车辆的安全行驶,如下:
1、车载客流统计系统
车载客流统计系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前后就已经提出,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客流统计系统,以帮助各种客运车辆实现上、下车乘客的人数统计,以实现对车辆的合理调度运力,且通过人数的监督,防止车辆超载等危险运输的情况出现。
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原因,一直未能提供一种适合车辆上使用的、统计准确的客流统计设备,因此对于客运车辆超载方面没有一种能对所有车辆实现即时监管的方式。那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客流统计设备,能通过利用普通的车载监控摄像头,即可完成对上下车人数的计算,并统计出车内当前的人数(如图1所示)。
图1车辆人数统计系统
车载客流统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上车、下车辆的人数进行实时的自动统计,并能将数据实时发送到后端的系统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形成数据记录,超限报警提示等。由此,监控中心能即时了解到每台车辆载客状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即时通知到相关的督查人员。
·车载客流统计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视频分析技术--头部模式识别,在车辆的前门、后门的正上方,各安装一台摄像机,并利用垂直向下的视角,拍摄人的头顶,并跟踪人头的行进方向,即单镜头双方向统计,由此判断乘客是上车或是下车,并得出车内人数。
·以上下车乘客的数据为依据,并结合GPS位置信息,能对各台车辆的载客信息实时统计,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将数据传输至后端管理中心,形成对车辆的实时监督管理。
·客流统计车载终端采用高性能DSP芯片,客流数据直接在车辆前端统计,直接输出结果发送至后端监控中心,有效节约3G通信流量。
图2车载客流统计系统架构
2、车辆安全行驶智能检测系统
要做到车辆的安全行驶,则首当其冲就要有效的避免疲劳驾驶,因为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客运车辆,特别在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期,由于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其比例占到了交通事故原因的70%以上,可见疲劳驾驶其危害极其严重。那么国家近期也出台了相关的严控政策(公通字[201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需要严格监管客运车驾驶员的驾驶时间,定时休息防止疲劳状态驾车,包括每天驾车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连续驾车4小时后需要休息等条例。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