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由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承办的"绿色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园博园举行。本次"绿色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是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宣传北京市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果,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交通节能减排。
截至目前,北京市ETC用户已超百万,通过ETC系统,2年内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6103吨,同时,首次将北京低碳交通建设的成果实现了直观的量化,并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国内第一个ETC减排效益开发案例,也是北京市交通领域第一个自愿减排交易成功案例;未来,北京市交通领域将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的应用,预计2017年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将占北京市公交车的6成。
完成交通领域首个自愿减排交易成功案例
截至目前,北京市ETC用户已超百万,通过ETC系统,2年内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6103吨,这是北京市建设低碳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京环境交易所就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间北京市境内398条ETC车道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核算,首次将北京低碳交通建设的成果实现了直观的量化,并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国内第一个ETC减排效益开发案例,也是北京市交通领域第一个自愿减排交易成功案例。
ETC系统的实施所带来的能耗与排放的减少是ETC系统在能源环境保护效益方面的重要体现。车辆在经过收费站接受收费服务的过程中,除了要消耗正常行驶通过收费站所需的燃料外,加速、减速过程、在排队等候过程中的停车/行驶都会消耗额外的燃料,造成能源的浪费。而ETC收费方式则减少了加减速次数和停车排队停驶的过程,节约了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
研究表明,每一万次ETC交易,将节约3140升燃油消耗,并减少55.96千克各类污染物的排放。2008年至2013年,北京将累计节约燃油1728.23万升,分别降低CH化合物、CO化合物和NO化合物的排放989.99吨、2317.15吨和469.87吨。电子收费系统的实施,对于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城市污染,构建绿色交通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北京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于2008年12月20日全面开通试运行,2009年5月1日起正式运行,并试行9.5折的通行费优惠费率。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已全面实现电子收费,累计投资3.06亿元,ETC车道站点覆盖率达100%,即所有的收费站都至少有一条ETC车道。
研究统计表明,ETC车道通行能力为1000辆/小时,单车道通行能力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增加了740多辆,其通行能力大大高于传统人工收费车道,可以降低收费车道的排队长度,从而缓解收费站交通拥堵。据测算,北京市2条ETC收费车道约相当于4条人工收费出口车道和1.7条人工收费入口车道的通行能力之和。北京市现有的365条ETC收费车道,使得收费网络的路网收费处理能力合计增加21.00万辆/小时,明显提升了收费站的综合通行能力。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单车通过ETC车道的平均延误减少58秒,据此测算从2008到2013年,ETC用户总延误时间减少约890.56万小时,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交通出行。目前,北京高速公路电子收费交易量日均为31万辆次,平均通行比例达到27%,高峰时段达到35%,收费站拥堵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2010年9月28日,京、津、冀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为扩大ETC使用范围,为京津冀鲁晋用户高速公路出行提供方便,京津冀电子收费管委会委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就山东、山西并入京、津、冀ETC联网区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对实现京津冀鲁晋区域联网ETC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力争今年10月底实现"五地"区域高速公路联网(ETC)统一收费。
据了解,目前,北京ETC用户约100万户、天津约5万户、河北约16万户、山东约70万户、山西约12万户,随着两市三省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的联网运行,将有200多万ETC用户享受便利,同时,将有利于推动各地ETC用户群体发展、壮大,更有助于提高区域路网的运行效率,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和发展。
据悉,地处山西的煤运车辆,随着"五地"联网运行的实施,将更加便捷地把本地煤炭运往区域各处;山东境地的多种特产也将随着互联互通的链条,分别运往区域各地,极大增加了"五地"区域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快捷,为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两市三省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的联网运行,这个区域将成为继2012年8月长三角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市全面开通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后,全国第二大ETC联网区域。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