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建成78.5% 十二五末将基本建成

2013-06-24 14:54:31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摘要: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在20日的国新办《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建成78.5%、"十二五"末将基本建成。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在20日的国新办《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建成78.5%、"十二五"末将基本建成。


  戴东昌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三个国家级的干线公路规划。这三个规划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特别是干线公路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地指导了我国干线公路交通的快速、有序发展。实际上,通过三个规划的实施和改革开放这些年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初期公路交通严重滞后,瓶颈制约的状态,走向了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路网的规划和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原来提到的1981年制定的老国道网规划,是个试行方案,实际上30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做过大的调整,有局部微调。经过这30多年公路的建设、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原来国道网部分路段被占用,也有一些路段功能在衰退,原来的定位不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另外,经过这30多年,原来的国道网变得不连续、不完整。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它的覆盖面严重不足,全国有900多个县,我们的国道没有覆盖。


  其次,三个规划,其中有两个是主干线的规划,一个是国道主干线的规划,一个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有的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像国道主干线的规划数年前已经完成,"7918"国家高速路网的规划已经完成了78.8%,大部分已经在建,按照我们国家的目标,在"十二五"末基本能够完成。这是一个情况,也需要将来对主干线的公路建设发展,从规划方面有一个长远的指导。


  已建的高速公路,特别是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部分的通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高速公路对新增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没有完全覆盖,29个地级行政中心也没有连接,这是连接的重要节点和对象。


  总体来看,原来的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阶段性的建设特征比较明显。都面临着一种修编和调整的迫切需要。刚才提到了那个规划30多年没调整,后两个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所以既有规划显然难以适应国家长远公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对我们的干线公路建设的长远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从顶层上进行设计。


  因此,从战略和顶层的角度来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它反映了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该说编制和出台这个《规划》,既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公路交通,特别是干线公路交通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同时,又对指导我国公路交通,特别是干线公路交通的长远发展具有一种战略意义,所以我想《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有效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我们在作这个《规划》过程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问题始终贯穿在规划过程当中。因为公路交通是整个综合运输体系里的基础性最强的交通运输模式,提供的是门到门的全方位,点线面整个连接的交通运输模式。除了基础性之外,同时又是和铁路以及内河水运以及水运的主通道能够共同联合,形成主干道、综合运输主通道的功能,所以在编制这个规划的时候,把它放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大背景下,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来规划它,这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把握和关注的重点。


  戴东昌表示,《规划》本身制定就是有效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大决策,刚才提到了规划的过程,但是近年来大家也注意到了,国家先后出台了沿海港口的规划,内河航运的规划以及民航中长期的规划。而铁路的中长期规划近年也做了一些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公路交通要适应发展,特别是要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相匹配,只有在规划层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


  在《国家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公路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公路交通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