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发展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是记者从19日举办的海峡物联网产业发展研讨暨项目对接会上了解到的。我国著名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应邀到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情况。许院士透露自己是福建女婿,妻子是厦门人。
两个问题不解决“北斗”只能算三流
“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相比有自己的优势。”许院士说,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要有信心,但是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难以在全球布设监测站,二是原子钟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据介绍,要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就要在全球各地建立监测站。而在国外建监测站,必然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
许院士透露,我国前几年在赤道附近的某个国家租用土地建立了一个监测站,他也曾多次到这个监测站参与建设,但是两三年后这个监测站废掉了,“该国总统更换后,对我们的监测站并不支持,经常对我们的监测站断水、断电。美国的GPS在全球建立了多个监测站,他们从来不在不受自己控制的地方建监测站,他们把监测站建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附近。”
许院士还说,导航系统对原子钟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必须达到约百万年差一秒。我国星载原子钟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很大,“原来我们可以进口外国原子钟,但是他们知道我们要发展导航系统后,一个都不卖给我们了,我们自己的原子钟技术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前,还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在许院士看来,美国基本不受以上两大难题困扰,俄罗斯原子钟技术好,但是难以在全球建立监测站。
“我们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只能算三流导航系统。”许院士说。
要用最好的导航还得靠自己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许院士表示,可以寻求绕过瓶颈的途径。比如,通过卫星跟踪卫星的方法,解决全弧段跟踪难题,这样就不必在全球设立诸多监测站;通过星座选择,降低对原子钟高精确度的要求。
“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除了表好外,还可以勤对表。每天对一次表,也可以保证时间准确。”许院士说,我们的导航系统有后发优势,比如重点关注亚太地区,范围较小,两小时就可以全部更新一次观测数据,而美国的GPS覆盖全球,约6小时才能更新一次数据。
“可喜的是,十来年我国原子钟技术取得快速发展,我们的原子钟基本能达到约百万年差一秒的精确度,但是不够稳定。”许院士认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起步落后国际20年,不求在全局上和GPS较量。
“北斗的优势在于区域,对我们来说也很安全。美国从来没有承诺过GPS的安全性,他们研发出比GPS精确度更高的导航系统,出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却不给民用。要用最好的导航,还得靠自己。”许院士最后透露,将来要发展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期工程正在考虑中。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